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
从“江河”迈向“江海”
“在江苏沿海开发中,我们南通无论从区位优势、经济实力还是基础条件来看,都理应发挥主力军作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充满信心地说。
“全国的优势在沿海,江苏的优势在沿江,南通的优势是有江有海,而且紧靠上海,”罗一民说。去年,南通洋口港和吕四港相继实现初步通航,口岸获准临时对外开放;世人瞩目的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崇启大桥开工建设,从而结束了南通“有海无港”、“有江无桥”的历史。“江海联动”使南通从“江河时代”迈进波澜壮阔的“江海时代”,经济社会呈现出“跨越赶超、全面协调”的发展局面,被誉为科学发展的“南通现象”。
罗一民告诉记者,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南通被列为重点建设的三个中心城市之一,消息传到南通,770万江海儿女欢欣鼓舞,大家为多年来孜孜不倦开发沿海的成功努力而感到欣慰,但更多的则是感觉到沿海开发的历史性新机遇十分难得。《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对南通的定位都很高,比如,《沿海规划》中,明确南通港是国家沿海主要港口,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通为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经济实力较强的特大城市,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江海旅游门户”城市和旅游休闲城市。而《长三角规划》则把南通列为核心区城市,城市功能定位为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产业发展定位为新材料、新能源基地,交通上定位为区域性综合运输枢纽。
在谈到如何加快推进沿海开发时,罗一民说,南通将全面落实省委“四个加快”的工作部署,认真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重点把握好江海联动、港城联动、跨江联动、开发开放联动、上下整体联动,着力实现大港口、大产业、大园区、大城市、大通道建设“五大突破”,通过沿海开发、江海联动的“强引擎”作用,到2010年,使南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2005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到2015年,沿海形成港口、产业、城镇联动发展、区域功能布局合理的新框架,力争在江苏江北率先初步实现现代化;到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我国东部地区平均水平,达到并力争超过当时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把南通建设成为江苏出江入海的“第一桥头堡”、沪苏通“小金三角”的有力一角。
盐城市市长李强
变背朝大海为面朝大海
千年沧海桑田,让盐城向大海淤长出了683万亩的茫茫滩涂。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使这片神奇的土地第一次走进中南海的视野,如何让这片边缘之地飞出“金凤凰”,盐城市市长李强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一语中的:变背朝大海为面朝大海。
李强说,历史上的盐城沿海,除了打鱼的渔民和晒盐的工人,再也见不到其他人。位于沿海的盐城其实是背朝大海,还是内陆型的经济思维。历史上,沿海的百姓生活非常苦,就是靠打鱼种地,靠天吃饭。大海没有给盐城带来多大的实惠,反而阻隔了盐城的发展。6月10日,国务院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使盐城的发展第一次出现在国家战略中。这是近来盐城上上下下议论最多的话题,盐城的百姓都知道,沿海开发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要把沿海做好,关键是要定位好,实现错位发展。”谈起盐城沿海开发,李强胸有成竹。他认为,连云港定位高发展快,南通区位好实力强,而盐城则是空间广潜力大。盐城未来沿海开发要做的就是大产业。他告诉记者,现代农业、汽车和新能源是盐城的优势产业,也是江苏沿海开发的重要板块。“盐城还有绿色的宜居环境,在发展中,我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发挥自己的优势,既不和连云港比,也不和南通争。”
李强说,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个城市的自然基础条件不一样,盐城版图最大,几乎是其他两市的总和。盐城空间大,将来的发展持续性好,资源丰厚。“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期将非常长,但战略机遇期又非常短,稍纵即逝。”李强认为,这次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其实就是国家给盐城出了一个题目,给了一个概念、一个政策,最重要的就是看你怎么做。“我们盐城要抓住这一轮沿海开发的机遇,利用国家政策的推动,真正把盐城的沿海开发做好,让盐城真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本报记者
薛 兵 刘 璞 王 烨石小磊
谷岳飞 宋 峤 郭小川张凌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