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下降1.5%,降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3%,非食品价格下降1.5%;消费品价格下降1.5%,服务项目价格下降1.4%。 资料图为今年春季北京顺义绿色蔬菜大棚喜获丰收,菜农在采摘青菜。 中新社发 郑雄增 摄
4月份CPI同比下降1.5%,PPI同比下降6.6%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下降1.5%,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6.6%。
具体来看,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城市下降1.7%,农村下降1.0%;食品价格下降1.3%,非食品价格下降1.5%;消费品价格下降1.5%,服务项目价格下降1.4%。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3月份下降0.2%;食品价格下降0.8%。1—4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1%,农村下降0.3%;食品类价格持平,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9%,衣着类价格下降2.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1.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2%,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2.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6%,居住类价格下降3.2%。
在工业品出厂价格中,4月份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8.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7%。4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下降9.6%,其中有色金属材料类、燃料动力类、黑色金属材料类和化工原料类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9.0%、13.7%、14.0%和9.4%。1至4月份累计,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7.7%。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了最新物价数据:今年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均同比下降,且降幅都比上月有所加深。
“价格继续下行在预料之中,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负翘尾’因素在起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除技术因素外,CPI下行主要受猪肉等食品价格下跌影响,PPI下行可能是因为工业正经历二次去库存化。
受食品价格迅猛上涨推动,CPI在去年初涨幅达到近年来新高。去年3月份CPI同比上涨8.3%,4月份上涨8.5%,而5月份开始涨幅下行直至为负。今年三四月份的CPI,即便没有新波动,与去年同期相比依然为负,且降幅会有所扩大。
如今食品价格明显下降,直接带动CPI下行。今年4月份,我国猪肉价格同比下降28.6%,降幅比上月扩大5.6个百分点;油脂价格下降24.3%,降幅扩大0.6个百分点。这使得4月份我国食品类价格同比下降1.3%,降幅扩大0.6个百分点。
在食品价格下降的同时,非食品价格也出现了下降;在消费品价格下降的同时,服务项目价格也出现了下降——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今年4月份CPI不但同比降幅扩大,而且环比(比上月)也下降了0.2%。
作为CPI的上游,PPI在今年4月份同样出现了降幅加深。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此前解释说,去年的较高基数使得今年PPI即便不再下降,全年依然为负,而且今年前8个月PPI受去年高基数的滞后影响将逐月扩大。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供过于求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加之全球经济不景气、国际市场生产资料价格低落,市场供求关系使得PPI降幅加深。”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分析。
统计显示,今年4月份钢铁业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8.7%,降幅比上月加深3.7个百分点。其中,普通大型钢材价格下降26%,降幅加深9.3个百分点;线材价格下降28.4%,降幅加深4.9个百分点。
张立群认为,这种变化可能是受工业二次甚至多次去库存化的影响。第一次去库存化结束后,部分生产资料价格有所恢复,相关企业加大了生产,使得供求关系发生反复,价格再次回落。
对于今年4月份CPI、PPI双双继续走低是否意味着通货紧缩,两位专家均认为,不能简单依此得出通缩结论。
曹建海认为,当前货币供应量增长迅猛,流动性充裕,不能说出现了通缩。张立群分析,物价同比指数反映的是12个月的变化,中间隔着许多环节。当前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正在发挥效应,投资和消费需求在扩大,但需要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能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价格才可能会重新上行。(记者 白天亮 刘铮、周英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