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信贷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投资增速也超出预期,不过2月份工业增加值、居民消费增速以及出口增速下滑幅度惊人,数据喜忧参半,货币政策将如何演绎成为市场关注热点。
降息至关重要
摩根大通:
中国还有两次降息
预计未来中国贷款增长还会保持高速,政府不会收紧信贷。中国还有两次降息空间,每次降息27个BP。降息不是从流动性角度考虑,而是从企业经营的角度考虑,国内实际利率已达7%,企业资金成本过高。今年人民币对美元将保持稳定。如果美元走弱,人民币可能会小幅升值。
从CPI和PPI数据看中国已进入通缩期,预计上半年中国物价将保持负值。但中国还没有出现通缩预期,通缩预期是内需恢复的最大风险。期待中国政府借通缩的环境推进价格体制改革,防止通缩预期扩散。(摩根大通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 龚方雄)
兴业银行:
最早第二季度降息
2月份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07万亿,在1月份1.62万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强劲增长。这是继1月份之后信贷数据的再度超预期。1-2月份累计新增信贷也因此达到了2.69万亿,完成年度预定底线目标5.0万亿的54%。
3月份信贷仍有望延续强劲。根据公开市场操作情况,截至目前为止,不仅回笼的绝对量较高,而且依然在最近一周再度回到了净回笼。由此显示,至少在3月上半月,信贷仍然较为强劲。虽然3月份新增信贷余额会较1、2月份继续下降,但总体仍将延续强劲,预计此前预期的一季度投放将达全年目标底线5.0万60%的上界也可望被突破。
中国面临巨大通缩压力已是不争的事实。前瞻性的政策必须拨开眼前迷雾,以足够的提前量快速做出反应。而一旦经典通缩标准被确认,再出手恐怕就为时已晚。因而,未来降息和继续调降准备金率几乎是可以肯定的。而信贷出现增长乏力之日,就将是年内首次降息之时,这个时间点最早可能出现在第二季度。(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 鲁政委)
联合证券: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可期待
结合近期央行行长周小川、副行长易纲、苏宁在各种场合的表态来看,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还有相当的下降空间,同时,利率工具仍然是央行的可选择工具。首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成为未来调节基础货币量的重要手段。在银行信贷增量减少之后,为达到货币供应量的目标,同时保障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可期待。其次,关于利率工具,周小川表示,央行正在研究扩大贷款利率下浮空间。央行也表示,将积极参与20国集团(G20)应对全球危机的努力。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可在央行制定的基准贷款利率基础上下浮10%。研究扩大贷款利率下浮空间,是在经济下行期中的一种变相降息行为,也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行为。而央行对积极参与20国集团(G20)应对全球危机的表态,也表明了央行对国际化协作的注重,政策的国际化协作也包含了利率政策。
利率下调空间已无
瑞士信贷:
目前中国的利率已经见底
中国1月份信贷是1.6万亿,如果把短期票据融资排除在外的话,大概是8000亿。2月份是1.07万亿,刨除短期融资,大概5200亿。这两个数字都是极高的数字。当全世界都在流动性问题上挣扎不堪的时候,当全世界其他地方的银行都不愿意借钱的时候,中国的银行开始借钱了。这是中国经济会快过世界其他地方走出困境的原因。
中国的利率基本上已经建立,中国货币政策更多是通过对于贷款数量的控制,而不是对于资金价格的控制。除非全球出现什么新的动荡,各国央行需要协调行动。如果不是这样的话,目前中国的利率已经见底。
到今年年底,人民币汇率和今天基本上差不多。大家可以看到,韩币大幅度贬值,甚至台湾的货币也贬值,但是人民币基本维持在平衡的水平。贬值救不了中国的出口,因为当前中国的对外贸易不是竞争力的消失,而是需求消失。换句话说,美国人已经没钱了,哪怕贬值10%,跟他说便宜10%可不可以?还是卖不出去。人民币升值的短期期望也已经没有了。因为企业面临倒闭危机、就业问题比较严重。(瑞士信贷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 陶冬)
光大证券:
没有必要采用价格手段
物价的走势历来是影响利率变化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假若出现持续的通缩,那么利率下调的压力将会加大,但我们对未来物价的分析发现,未来CPI持续走低的可能性较小,4月份之后,物价将迈入正增长的通道。同时,PPI出现负增长也不是中国国内的货币政策可以决定的,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较大,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没有必要采用利率这一价格手段来防通缩。
从08年11月份以来信贷的投放来看,也没有必要去启动降息。由于政府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鼓励,以前所担心的信贷会出现收缩的状况已经完全被政府的措施所稀释,信贷不仅没有出现收缩,还出现了投放规模超出市场的普遍预期,1月份新增贷款达到1.63万亿,2月份的信贷投放依然迅猛。因此,目前再去通过降息来进行货币扩张就显得没有任何意义了。(周文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