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解读当前经济形势:
经济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仍处在较快发展历史时期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1月份CPI同比上涨1.0%,创下了2006年8月以来的新低。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通货紧缩?如何从CPI的变动来透视我们生活的变化?这一数据对于政府下一步出台相关政策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日前,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对此做了解答。
经济下行的压力在加大
问:大家对今年的经济走势有“V”形、“U”形、“L”形三种看法:V形就是触底迅速反弹;U形就是在底部持续一段时间,然后上扬;L形就是在底部一直走下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抬头。您是怎样判断的?
姚景源:由于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我们经济下行的压力在加大,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一些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就业也遇到了困难,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我们仍然处在一个较快发展的历史时期。我认为中国经济不可能出现L形这样的局面,这是不可能的。
上涨1.0%基本符合预期
问:1月份CPI同比上涨1.0%符合预期吗?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这一数字?
姚景源:我觉得1.0%应当是符合绝大多数人预期的,因为这两年始终是把抑制物价过高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CPI上涨1.0%,首先表明了我们的宏观调控取得了重大成效。从构成CPI的八类价格来看,从2007年到2008年,始终处于五涨三落的基本态势。这八大类商品和服务在CPI当中所占权重不一样,其中食品占的权重大概是1/3,从2007年、2008年的价格上涨到现在的价格回落,其原因主要还是食品价格发生变化。
全年价格将保持平稳
问:有一种担心,说是CPI涨幅已经连续9个月回落了,CPI的下行趋势是否意味着已经进入通货紧缩了?
姚景源:我们看到,1月份CPI还是上涨的,但是PPI下降3.3%。PPI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下降幅度,首先是因为世界金融危机导致国际上一些大宗产品比如说原油的价格暴跌,通过产业链条逐渐往中国中下游企业传导;第二是去年前8个月PPI涨幅形成较高基数,致使去年工业品价格变动对今年的滞后影响为负。从CPI和PPI的走势看,我觉得一季度肯定还会是一个偏低的状况,但是随着我国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措施效果的逐步显现,二季度、三季度,特别到了下半年,总体局面会有所改变。所以,我认为我们有通货紧缩的风险,但随着扩大内需措施的实施,今年CPI的走势将呈现前低后高的状况,整个价格还会保持一个平稳的基本态势。
让大家既有钱又敢消费
问:1月份CPI数据对于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会有怎样的影响,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抑制通货紧缩的发生?
姚景源:按照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抑制通货紧缩就要扩大需求。扩内需是要把扩内需和调结构紧紧结合起来。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国家几乎每周都在围绕着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出台政策。内需分两块,一块是投资,一块是消费,扩大内需就是要扩大投资、扩大消费。要扩大消费就要想办法增加大家的收入,改善对未来支出的预期。前一段时间,国家出台了扩大需求的十大措施,这十大措施比较明确地投向两个方面,一是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比如说提高低保、社保标准,提高离退休金,加大对农民各种补贴的力度。二是投向社会保障,投向民生,通过完善社会保障,比如完善医改等等,减少大家的后顾之忧。这样让大家有钱,有了钱以后又敢消费,通过扩大需求来抑制通货紧缩的发生。(记者刘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