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南京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目前,总部经济有效推进我国中心城市经济转型升级,我国总部经济发展条件日渐成熟。
近几年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跨国公司纷纷加大对华投资,更多的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和采购中心,国内一些大型企业集团总部也向中心城市集聚。总部经济这一新经济形态在我国正形成良好发展态势。
带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
发展总部经济、建设总部经济聚集区,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以总部经济模式提升自身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中的地位,成为一批大城市的选择。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一批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区,通过建设各具特色的总部经济聚集区,推动城市总部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总部经济是南京市鼓楼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江苏南京市鼓楼区区委书记鲍永安在中国总部经济论坛上介绍,2004年全区总部型企业税收占全区财政收入总量的30.1%,2007年占43.6%,今年上半年已经占47%。作为南京市中心城区,鼓楼区人多地少空间狭小,但同时具备商贸繁荣、功能配套完善、行政科教资源丰厚等优势。针对“空间狭小”、“资源丰厚”的特点,鼓楼区提出了“区域空间有限、科学发展无限”的理念,选择了总部经济的模式。
作为首都,北京以其独特优势,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国内大企业集团总部聚集,其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连续4年居全国35个主要城市之首。现在,北京初步形成了商务中心区(CBD)、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等几大特色总部经济聚集区。此外,广州越秀区、成都锦江区、沈阳和平区、青岛市市南区等城市中心区,也积极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带动经济转型升级。
发展条件日渐成熟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赵弘研究员说,我国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日渐成熟。首先,一批城市率先发展起来,一些中心城市具备了发展总部经济的基本能力和条件。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7/2008年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国共有59座城市入选全球城市500强;跨国公司落户指数前10名中,北京、上海分列第9、10位。
此外,一大批中国企业具备了以总部经济模式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今年中国企业500强整体实力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好转。中石化等3家企业的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46家企业达到了千亿元。中国跨国公司崛起同样为世界瞩目,截至去年底,我国近7000家境内投资主体在全球173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超过1万家,去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265.1亿美元。今年中国大陆有25家企业入选《财富》世界500强。
赵弘认为,企业是总部经济发展主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进行规模扩展和成本控制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也是推动总部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一大批企业已经积累了强大实力,应积极在国内区域之间以总部经济模式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有条件的企业更要以走向世界的雄心壮志,以总部经济模式参与国际市场开拓和竞争,取得全球范围内的总部经济收益。
应该上升为国家战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佐军博士曾指出,发展总部经济是推进中心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赵弘更是明确提出,总部经济对突破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发展总部经济应上升为国家战略。
我国制造业成绩斐然,但也带来一系列问题。首先,国产品牌核心技术较少,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利润菲薄。一个芭比娃娃的美国售价为9.99美元,但留给中国企业的只有0.35美元加工费。此外,中国制造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总部经济则可以通过企业总部等高端环节的聚集发展,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促进资源能源的集约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30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卓著,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面对区域间巨大的经济发展差异和资源禀赋差异,我国亟待寻求新的思路和模式。总部经济是一种基于区域间发展水平和资源差异,以企业为载体、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区域间合作模式,能够找到区域间的合作切入点和利益共同点,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一条新思路。
近年来,由于地价、工资水平等不断上涨,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关闭或外迁,大城市制造业“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从国际一些大都市看,制造业转移后许多大城市持续繁荣的背后,实际上是服务业越来越处于支撑地位。总部需求所形成的生产性服务成为中心城市经济中最活跃、最有支撑力的经济主体。发展总部经济,形成与现代服务业的互动发展是中心城市产业升级的关键,是未来城市竞争的制高点。(陈振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