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上海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招商引资政策的深入实施,跨国公司总部在上海呈现出强劲增长的态势。2006年,上海共吸引外资功能性项目76家,其中地区总部30家、投资性公司20家、研发中心26家。按照上海地方认定标准,截止2006年底,上海外资功能性项目累计达500家(2007年3月底达520家),其中跨国公司区域性总部154家、投资性公司150家、研发中心196家。按照商务部评定标准,2006底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14家,占全国近一半,上海已成为我国总部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一)上海跨国公司总部发展现状
上海发展跨国公司总部的历史并不长。2002年7月20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鼓励外国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暂行规定》,这是上海第一个鼓励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的政策。此后,上海制定一系列发展总部经济的支持性政策,设立了总部经济促进中心,并于2006年发布了首张总部经济地图,圈定16家跨国公司总部基地。这些政策和措施有力地推动了上海跨国公司总部的发展。上海跨国公司总部发展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跨国公司总部呈加速发展的局面。《上海市鼓励外国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暂行规定》颁布后,上海外资功能性项目每年都上一个新台阶。2003年底,上海区域性总部达53家;2004年,上海区域性总部达86家,投资性公司达105家,研发中心达140家;2005年,上海外资功能性项目总数增加到424家,其中,区域性总部124家,投资性公司130家,研发中心170家;2006年外资功能性项目总数则跨上了500家的新台阶。
2、跨国公司总部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上海跨国公司区域性总部的发展,对境外跨国公司、特别“全球500强”产生了良好的吸引力。目前,阿尔卡特、联合利华、IBM、AT&T、宏基、索尼、飞利浦、巴斯夫、杜邦等著名跨国公司均在上海设立了区域性总部。据上海市外经贸委统计,2005年《财富》全球500强中共有260家在上海投资,投资项目数达1282个,其中区域性总部20个,投资性公司25个,研发中心32个,跨国采购中心45个,金融机构56个,代表处136个。
此外,更多的跨国公司未来有意在上海设立区域性总部。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查表明,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00家选择在中国建立总部(或地区总部),其中有45%选择上海。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和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联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7.1%的受调查跨国公司已将地区总部设在上海,正在办理或考虑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的分别有6.6%和7.7%,这表明,70%以上的跨国公司已经或打算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而美国《财富》杂志的调查则显示,全球4万多家跨国公司中,92%以上的企业考虑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其中首选上海和北京的比例合计高达45%。
3、全球总部数量逐年增长。2005年,英特尔公司将其全球五大事业部之一的渠道平台事业部(CPG)设在上海,这是上海吸引的第一家跨国公司全球总部。2006年,ABB公司将其集生产、研发、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机器人事业部迁来上海,上海跨国公司全球总部数达2家。目前,第三家全球总部项目正在谈判中。
4、跨国公司总部项目业务范围不断扩张。除传统的投资、管理和研发项目外,跨国公司已开始在上海设立具有销售、管理、研发、资金管理、支持服务等各种综合功能的营运中心,如戴尔公司亚太营运中心、IBM系统与技术(STG)亚太总部和零售解决方案亚太总部。作为新型业态的服务外包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也已在上海出现,印度“四大软件巨头”Infosys、萨蒂扬(Satyam)、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CS)、威普罗(Wipro)均已在上海落地生根;全球“六大服务外包企业”中的IBM、惠普、EDS三家已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此外,汇丰、花旗等十多家国际金融机构地区总部也已落户上海陆家嘴金融服务区。
5、跨国公司总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跨国公司总部的发展,给上海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虹桥商务区,仅联合利华一家总部,2006年上交的税收就超过1亿元;通用电器(中国)公司2006年纳税额为1.5亿多元;欧莱雅(中国)公司2006年税收则超过2.9亿元。松下(中国)公司2006年销售额达90.8亿元,税收达9881万元。夏普商贸(中国)有限公司2005年成立,通过整合其中国销售业务,当年就实现销售额4亿元,2006年销售额达26亿元,上交税收7700多万元,2007年和2008年预计销售额将分别达到50亿元和98亿元。
跨国公司总部的发展,直接带动了上海外商投资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增长。2006年,上海外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63.3%;实现销售收入1.56万亿元,利润总额837.2亿元;上缴税金455.2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8%;出口759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量的67%;外资企业从业人员169.5万人,占全市总就业人数的四分之一。
跨国公司总部的发展,也促进了上海服务业吸收外资和服务贸易的发展。2006年,上海服务业吸收合同外资97.62亿美元,占全年吸收合同外资的67%;服务业实际吸收外资也占全市实到外资的60以上。2006年,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41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30%,占全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22%。
上海跨国公司总部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和不足:
1、跨国公司总部数量与发达国家或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上海外资功能性项目只有500多家,加上国内公司地区总部数量不到1000家;与香港、新加坡、纽约等城市(国家)相比,上海差距明显。
2、跨国公司总部项目的规模普遍较小。上海跨国公司全球总部仅有2家,国家级地区总部也只有14家。上海500多家外资功能性项目中,主要还是面向中国国内市场的地区总部、投资公司和研发中心,面向亚太市场的总部项目、特别是综合性的营运中心项目所占比例还较低。
3、商务成本上升过快。自2002年起,上海商务成本逐年攀高,表现突出在写字楼价格严重偏高,人力资源成本也在水涨船高。同时,人才紧缺和企业间激烈的人才竞争,导致上海人才流动率较高(20-30%/年),也给跨国公司增加了不少人才培训费用。
4、跨国公司总部相关政策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上海原有的一些政策,如税收政策、金融和外汇法规政策、跨国公司营运中心认定和服务政策等,已不能适应吸引总部工作的要求。
5、高层次人才紧缺。首先是缺少具有全球眼光并能带领大型团队的高级管理人才;其次是缺乏既有较好的外语能力又熟悉中外商业文化的经营类人才;第三是基础员工队伍缺乏实践工作的经验,需要较长时间培训和锻炼才能适应外企工作的要求。
此外,上海在通信、交通、商务楼、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基础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跨国公司总部发展的要求。
(二)未来上海发展跨国公司总部建议
上海已确定了“十一五”时期跨国公司总部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跨国公司总部经济项目达610家,其中地区总部200家、投资性公司180家,研发中心230家。
为确保跨国公司总部的顺利发展,上海未来计划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确立总部发展的重点。上海应按照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战略和区域布局要求,根据本地和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发达,金融机构众多的特点,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全球总部和营运中心,与国内其它地区形成差异化发展,以避免相互之间的恶性竞争。
2、整合并制定跨国公司总部发展相关政策。对不适应跨国公司总部发展的政策进行技术性调整,对目前还缺乏的政策加快制定出台,并先试先行。
3、提高境内企业与跨国公司总部的配套对接能力。目前,跨国公司总部经济项目的溢出效应,特别是技术溢出效应还不明显。上海应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境内企业的业务能力,争取承接更多的跨国公司生产外包、服务外包和技术溢出。
4、加强城市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上海的通信、交通、生活、卫生、教育、娱乐等设施,为外商提供更加便利、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5、加强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工作,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力度,加大对软件盗版等侵害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引导企业诚实守信,遵守国际上的信息保密规则,使跨国公司乐于在上海设立总部项目。
6、加强人才培养。一方面应加大从海外引智的步伐,另一方面应支持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联合培养适应跨国公司需要的专业人才。
7、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上海应加强行业协会在政府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协调作用,及时将政府的相关新政策和信息传达给企业,同时也将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通报政府相关部门,以求尽快解决。此外,行业协会应居中建立三方定期对话制度,通过企业与政府面对面的对话和沟通,扩大共识,协商解决问题,同时也扩大上海国际上的影响力。[信息来源:商务部外资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