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10月20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当前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严重滞后,已成为制约统筹城乡发展的突出问题。三中全会明确政策性银行的支农功能,将努力使农业银行成为商业性金融服务“三农”的骨干和支柱,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农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香港作为亚太地区金融中心,应把握三中全会所提供的机遇,充分发挥香港的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内地农村的金融体制改革。
文章摘录如下:
日前,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闭幕,这次全会专题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国际经济形势危机四伏之际,中共新领导层又一次把目标重新锁定在农村改革发展,实际上着眼于整个中国社会改革的全局。正如胡锦涛总书记不久前在与各民主党派人士座谈时指出,抓住农村改革发展这个重点,就能掌握整个改革开放的主动权,就能带动中国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须知,中国是一个有着众多农村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这包括耕地保护、粮食安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民生问题、农业科技交流合作、基层民主管理等工作。毋庸置疑,中国内地如果能加速建设拥有9亿人口的新农村,无疑可形成新一轮经济发展动力,为中国创造巨大的内需市场,亦为世界带来诸多的新机遇。
从近几年中央政府平衡经济发展的努力来看,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拉动内需早已成为中央决策层的共识。不可否认,30年前那场始于农村的经济改革,给中国带来无比的活力,出口型经济、市场化战略得以建立。不过,中国经济虽然创造了世界奇迹,但外向型为主的经济却透支了中国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使已全面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中国在经济发展上受制于外部环境。当前,伴随国际经济大环境逐步低迷,出口的拉动力量已明显减速。
专家认为,农村发展滞后严重制约内需增长,这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增长34.35倍,但本就比农民富裕的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却达52.02倍,以致城乡居民人年均收入差距不减反增,由1977年的2.22倍扩大到2007年的3.33倍。因此,农村建设成为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新一轮农村改革走向备受世人关注。从发展的观点来看,中国最大的市场无疑在农村。九亿农村人口消费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将是持久和不可估量的。可以预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黈实推进,农村消费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并提供无限商机。
常言道“农业稳,则天下安,农民富,则国家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央政府针对农村工作发出了10个“一号文件”,从减轻农民负担,到增加各项农业投入;从掀起清欠风暴,到推进征地制度、户籍制度改革;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到加快农村教育、卫生和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着力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使内地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愿景。
值得关注的是,三中全会审议通过允许农民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农村改革方案,国家将放宽农民对承包土地的转让权、出租权、入股权及抵押权,农民可用土地向金融机构融资贷款,更可以把零散的土地合并,扩大经营规模,提升农业产出。土地承包期也从三十年延长至七十年,成为“永包制”。这是惠及亿万农民、促进市场内需的战略决策。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中央再度启动与发掘农村巨大的潜能,意义极为深远。惟今时农村改革之复杂与艰难程度均超过当年,国内外形势也远较当年复杂,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之路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内地允许农民出让土地使用权的价值将得到有效评估,银行据此可为农民在城市安家就业、子女教育、规模化种植、现代养殖等等投资和经营活动提供信贷支持,帮助他们及早跨过艰难的积累过程,实现高速发展。业界人士认为,中央关于土地改革的最新举措,将会启动多年来徘徊的农村市场,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将有力地促进内需,显示出繁荣昌盛的市场活力。据评估,工商界人士可考虑投资涉及农业相关产业:包括农药、化肥、农机、种植业,以及农村医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收入增长后农村消费增长的行业:包括食品饮料、家电等。
毋庸讳言,当前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严重滞后,农村金融资源稀缺,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求,已成为制约统筹城乡发展的突出问题。三中全会明确政策性银行的支农功能,将努力使农业银行成为商业性金融服务“三农”的骨干和支柱,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农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香港作为亚太地区金融中心,应把握三中全会所提供的机遇,充分发挥香港的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内地农村的金融体制改革。有志之士还可在内地农村积极开展兴校办学、科技扶贫和农业科技交流合作,探索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在为助农扩大内需作贡献的同时获得双赢。(杨孙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