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央行重启特种存款 扩大回收流动性范围 央行还会打什么调控牌 -八类纺织品明年无限量出口欧盟 今年贸易顺差将超过2500亿美元 -2010年前30央企整体上市是假消息 "中国物价监管委员会"不存在 -中国保险业总资产达2.53万亿 银行业利润高增长掩盖信用风险 -山西同煤矿工开着私家车上班 循环经济园区成煤炭发展新亮点 -"嫦娥一号"计划24日下午6时许西昌发射 准备数百预案规避风险 -周济:反对教育产业化 加大财政投入 中国最具影响力MBA(榜单) -专家:居民财产性收入提升是大趋势 人均GDP翻番等于收入长4倍 -聚焦十七大报告中的新提法新表述 -三季度73家内地企业IPO融资218.56亿$ QFII额度年底扩至300亿$
民营资本有望淘金千亿航天产业 核心技术是禁区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0 月 18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继两弹一星和神舟飞船后,我国航天事业又将迎来第三个里程碑,这就是本月下旬即将发射的我国绕月工程卫星“嫦娥1号”。在人们关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同时,航天产业的发展也被再次提起。

近日,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在和网民交流时表示,我国要做大做强航天产业,并希望来自方方面面的力量来支持航天事业的发展,这对于渴望参与航天产业的民营企业则是一个机会。但面对原本“封闭”的航天产业,实力相对薄弱的民营资本又将如何介入呢?

民营资本有望进军千亿元航天产业

据了解,在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将对社会产生8至14元的带动效应。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曾透露,“神六”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经费投入全是国家政府的投入,尚没有民营资本介入。

对此,孙来燕日前在和网民交流时表示,“我们现在还是鼓励方方面面能够有一些投资,不光是政府,也可以是来自企业的,来自方方面面的力量来支持航天事业的发展”。尽管目前很难测算航天产业究竟已带来了多少产值和利润,但已经有众多企业热情投入,显见其中的商机。

新上任的国防科工委主任张庆伟介绍说,美国将空间技术转化为产业,创造了2万亿美元的巨额利润。资料显示,在英国,2000至2001年度,航天工业总收入约46亿美元;法国在航天产业方面的收入每年将近200亿欧元;俄罗斯航天发射年收入近9亿美元。而我国航天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目前还不到1%。

据介绍,中国正在加快航天的产业化进程,航天科技集团的目标是,集团公司总收入在2010年以前达到1000亿元。并且,中国也已经在促进航天产业经营主体多元化方面有所突破,包括出台政策,在某些航天元器件的制造和采购中考虑民营企业。

有规模的民营企业才有资格介入

虽然现今国内的民营企业介入航天产业的还不多,但记者还是有幸采访到了一位已“试水”的民营企业家。

任元元,曾经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从事基础性研究工作,可以说是航天技术领域的基础性学科领域专家。去年,他从原单位辞职,在中关村科技园开设了一家设备测控技术公司,专门做单机设备检测,包括航天领域内的设备。由于原先的关系,现在他的很多客户还都是来自航天领域的企业和研究机构。

“我当然愿意介入航天产业了,我不但有这方面的基础,而且还从事了这么多年的基础研究,也有这方面优势。”任元元说,航天领域不是任何一个民营资本和企业都能随便介入的,它有一定的门槛和标准,有严格的规范,还要有国家级许可证制度,以及国际标准认证等。现在国家在军工领域不允许民营资本介入,但在航天产业方面,国家是抓大放小。大的系统和核心技术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而一些服务后勤保障基础性的单机产品,包括小零部件,由于民营企业有成本和管理优势,所以民营资本介入比较多。“其实这对于国家和民营企业都是好事,因为民营企业在降低成本管理方面有自己的优势。”

任元元说,一些特殊的航天领域设备,由于批量大,质量要求高,一般都给民营企业来做。但都要求信誉好、规模比较大的企业才能有机会参与。

基本单机设备生产是突破口

现阶段,民营企业参与我国航天产业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挂名、赞助的形式,也是最“热闹”的方式。第二种是利用航天器进行搭载试验。虽然前两种没有直接介入航天研发,但也算是一种参与形式。

第三种则相对默默无闻,即提供航天器发射的外围产品和基础零配件,国家以不定期招标的形式进行项目采购。如在“神六”研制过程中,仪表、陀螺仪、原材料、低压电器等零配件就来自民营企业,此外一些领先民企的通讯技术也被采用。而任元元就是其中代表性的人物。任元元告诉记者,现在真正参与的民营企业就是第三种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因此很多核心领域根本无法介入,现阶段,从事基础性单机设备生产研究是最现实的。

“航天领域大部分都是自然垄断。”北京社科院一位研究员表示,一个航天器的组装或部装至少要花掉几亿元,又没有现实回报,民营企业显然不愿也无法承担,纵观世界各国,航天器的研发和试生产就没有民营企业独自完成的先例。

此外,他还认为,中国高科技的民营企业规模尚小,难以对航天产业给予足够的技术支持。这正是造成民营企业只是局限于外围的原因。“而这恰恰提供给民营企业机会。未来接近于核心技术的产品也会在社会上进行招标,无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任元元表示,进军航天产业首先要明确发展目标,只有在自身不断壮大的基础上真正做出高质量的产品,才能赢得航天企业的信任,并以此打造自己的品牌。“借助航天产业做大自己不再是个梦想。”

核心技术领域仍是民营资本的禁区

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研究员刘耀威认为,除了涉及国防和国家机密等核心技术领域外,航空领域应逐渐走向市场,包括我国现在给国外发射商业卫星等等,这都是市场化的表现。

“航天产业发展有市场化和商业化的需求。”刘耀威说,从产品来讲,它是多行业的结晶,不可能所有的零部件都由国家来垄断,有相当多的产品是由民营企业来做的,甚至有的部件是由国外来做的。因此,从广义上讲,有多元化的经营力量介入航空工业是正常现象。

刘耀威特别指出,但这不能排斥由国家控股的国家机密,尖端的、要害的核心产业技术。“比如我们做手机、电脑一些核心的部件,甚至现在还用国外的,核心技术是不可能开放的。”刘耀威认为,民营企业如果介入,应该从最基础的领域和设备介入,不可能进入到核心领域。

“现在核心技术领域民营资本是根本不可能介入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航天领域并不是一个行政垄断的行业。在法律上,国家对民企进入航天领域没有任何限制。但是对于一些涉及国家机密、军事以及核心技术的领域,民营资本根本不可能涉及,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不会有所松动。

民营企业竞争中还存在差距

“其实民营企业在和国有企业竞争时,并没有什么优势,反倒是还存在一些不公平待遇。”任元元说,首先是现在很多人对国企和民营企业的观念不同。很多人认为,国企实力雄厚,一般都愿意让国企做,即使出问题都有人负责,好追究责任。民营企业则没有这么大的背景,所以只能按合同办事。

任元元指出:“有的人认为民营企业实力小,说不定有的干着干着就跑了,或者不干了,因此造成一种印象,就是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更有信誉,这也是民营企业在与国有企业竞争当中的劣势。”

其次,对国有企业来说,军用产品批量不大,但质量等级要特别高。特别是对设计、研究这方面的成本特别高,因为批量太少,甚至有些只是生产单件产品。但是国有企业却能拿到一些研究费、试验费等经费,而民营企业却拿不出这些初期的研究费,因此民营企业要想生产这些产品,只能从单个产品中扣除基本费用。

任元元说,在军工的国企中,他们追求的是可靠性,因此在电子产品上不是特别有优势,在技术上更没有民营企业有优势,因此,某些领域里需要民营企业来带动技术的发展和提高。还有就在履行合同方面,军工企业都是按照计划经济签的合同,有的不是按照合同付款,有的产品交付都一年了,但还是拿不到合同款,民营企业没有申请研究经费的渠道。但是从事航天领域的一些研究院、研究所却都有这方面的支持。这都是目前民营企业资本介入航天领域遇到的主要问题。

对此,刘耀威认为,军工企业在申请国家科研经费时,是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的科学研究,包括一些核心技术的研究,这是无可厚非的,民营企业即使没有这方面的经费也可以靠着自己的自身实力来进行前期的研究,“国家不可能把大批的科研经费投给个体的民营资本发展自己”。

航天技术民用化拉动相关产业

孙来燕在和网民交流时表示出的对民营企业进入航空产业、特别是卫星产业的渴望和鼓励,可以说这是我国首次由官方向民营企业传递一个明显信号,就是航天产业领域正逐渐对民间资本开放。

而对于大多数并不从事于尖端科技的民企来说,自身参与技术研发还不现实,航天技术民用化的过程无疑将极大地拉动新材料、生物品种、通信等产业快速发展,这才是他们眼中的机会。

谈到未来发展,作为民营企业的代表,任元元告诉记者,他相信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一些大的民营企业会介入航天和卫星领域,比如购买卫星转发器和卫星的经营权等,民营公司会不断扩大介入的领域。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在军工以及航天领域的不断开放,一些通用性的和基础性的电子设备都可以逐步放开。

“民营资本介入会促使航天经济更加繁荣。”刘耀威认为,随着航空领域的不断开放,民营经济介入航空领域会对整个航天经济起到促进作用。但是这必须有个前提,就是民营企业的资本和实力要不断壮大。

因此,刘耀威认为,民营经济如果介入航空领域要首先从基础性领域介入并不断地发展壮大,这才是民营企业在航空领域发展的根本出路。

 

来源: 北京商报

相关文章:
五大航天工程将实施 北斗星导航系统将有30颗卫星
500余项军工技术成果参展高交会 "航天芯"首亮相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南航天发射场将于2012年建成
国家航天局局长:鼓励企业资金投入航天产业
中国三大航天基地直面游客 航天游不再遮掩
海南热议新航天发射场项目 配套区规划四功能
海南文昌将建航天发射场 明年完成征地拆迁
中国将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设新航天发射场
图片新闻:
电监会拟将风电招标改为定价 设立可再生能源投融资机制
长春规划中国最大汽车产业基地 汽车业年产值将达3千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聚焦中共十七大/ 十七大前中国人事任免/ 人事任免-中央 地方
· 中国反垄断法出台 向垄断说“不”
· 直击中国各地房价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