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
5万港企面临台账“实转”考验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广东涉及新版“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中有实际进出口记录的加工贸易企业共7647家,占同期广东有实际进出口记录加工贸易企业总数的23.9%。新政策的实行对广东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8月14日,商务部等七部委调研小组抵粤在广州、深圳、东莞三地召集加工贸易企业座谈,部分港资台资企业坦言苦衷,称成本增加,运作困难。希望有关部门在执行相关政策过程中,能给予更柔性操作,尽量减少损失。
“政策调整,短期看对部分加工贸易企业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主要是对广州的纺织鞋帽、珠宝首饰、皮革、化工、饲料等传统优势产业会造成一定冲击。”广州市外经贸局局长肖振宇介绍,广州受到此次政策调整影响的有470多家加工贸易企业,按去年广州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估算,有25.87亿美元列入新增限制类目录,占广州加工贸易出口总值一成多。
深圳方面,出口退税以及台账“实转”政策直接影响深圳加工贸易出口累计171亿美元,占加工贸易出口额的18.6%。东莞则有3000多家企业受影响。影响最大的是劳动密集型的家具、纺织、制鞋、玩具等行业。
目前在珠三角投资的香港厂家有5.75万家,其中34%属于进料加工,47.4%属于来料加工,政策的调整对这些中小企业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曾多年受惠于内地贸易政策的港资企业,如何面对台账“实转”的进退考验?
按照原有政策,加工贸易产品在从国外进口原材料时,不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最终产品出口也不享受出口退税。但是如果原材料被列入“禁止类”,必须按照一般贸易规则进出口。而“限制类”商品则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在进口料件时,由海关收取与应征关税、进口环节税等值的保证金,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加工出口并办理核销后,再将保证金及利息予以退还。
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江凌掰着手指算了一笔账:东莞此次涉及限制类企业1800多家,按“实转”需交27亿美元的保证金,如果是银行融资,一年周转3至4次,分摊到每家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就是每年4.5万到6万美元。企业负担不会很重。关键是政策动态调整的不确定因素,对外商造成的心理冲击比较大。
“目前总体上外商都能够理解国家的政策调整。”江凌说,目前中国经济产业升级成为大势所趋,“只不过希望政策调整能有一些缓冲空间”。
“洗牌”——
一些规模偏小的企业可能会因此被迫关停或迁移
制造一个芭比娃娃,国内企业只赚35美分,20美元装进美国公司老板的腰包,这种利润分配模式我们不可能任其延续下去。
今年以来,国家在进出口贸易领域频施调控组合拳,均瞄准同样的目标——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抑制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出口产品的过快增长,推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统计显示,广东加工贸易占到全国的四成,转型任务非常艰巨。江凌表示,出台的限制目录,与原来传闻中的政策相比,仍有不少宽松地带,如广东引以自豪的深加工结转不受限制,重要的是,此次政策调整给了最长达一年的过渡期。
江凌介绍,东莞政府正积极协助企业应对,帮助推动外资企业的升级转型。目前已与香港贸发局等成立了政策辅导应对服务中心,与东莞台商协会合作成立推动台资升级转型功能委员会,帮助推动台资企业的升级转型。
同时,东莞已建立“绿色批转通道”,对由“来料加工”改为“三资企业”的港企提供快捷服务,使企业可在短时间内改变原地、原厂、原工人、原业绩注册模式和法人登记,继续生产经营并发展内销。
“危机也是契机。对具备转型升级能力和竞争力强的企业这是一次发展的历史机遇。”肖振宇表示。在受影响最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一些规模偏小的企业可能会因此被迫关停或迁移,但从长远来看,此次调整有利于加工贸易的发展,实现外贸增长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