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低开高走 沪指站上4400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3月末我外债余额$3315.62亿 黑石大跌 国家汇投公司亏损5亿美元  -5油企获首批原油经营资格 民企可经销成品油 高额投资成门槛 -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降2.78% 社科院称GDP应控制11%内 -中国今年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股市火爆难改我国高储蓄现状 扩大消费亟须加力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7 月 13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前期储蓄下降并不预示消费的回暖,因为资金并未进入实体经济,而是进入了火热的股市。6月份的储蓄回流则是由于股市震荡走低,百姓资金再次撤回银行这个避风港。

  影响中国经济的高储蓄问题依然存在。要真正启动消费,还需要国家政策再度加力,扭转教育、住房、医疗成本高居不下的现状,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让人们敢花钱,敢买东西。

  ⊙ 据新华社电

  中国人民银行11日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居民户存款一改前两月连续下降之势,单月增加1678亿元,同比多增136亿元。截至6月底,居民户存款余额又上升到17.2672万亿元。而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4、5两个月居民户存款净减少4458亿元、缩减幅度超过2.5%。

  专家指出,银行储蓄数字的“一波三折”,体现出居民储蓄与股市走势联系的日趋紧密,同时也说明前期储蓄下降后资金并未进入实体经济,影响中国经济的高储蓄问题依然存在。

  储蓄与股市联系趋紧密

  “居民储蓄与股市以及其他投资渠道之间正逐步形成某种联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2006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回暖,股市火爆吸纳大量居民存款。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至6月12日,沪深两市投资者新增开户数为1656.14万户,而2006年全年的新增开户数只有517.93万户。长期热衷于储蓄存款的民众,投资观念有了较大转变。

  同期,银行储蓄搬家大戏也在北京等大中城市上演。中国人民银行今年5月底发布的《2006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披露,北京市居民储蓄在2006年自2月份以来增速连续10个月出现回落。

  不过,这一状况随着6月份中国股市的震荡走低再次发生变化:与沪深两市开户数的递减相对应,6月份居民储蓄出现回流上升现象,银行资金出笼又回笼。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赵锡军认为,储蓄下降主要是由于前一段时间以来股市火热。股市回落,老百姓的资金会再次撤回银行这个避风港。

  储蓄下降不预示消费回暖

  此外有专家指出,银行储蓄数字的“一波三折”,还说明前期减少的储蓄资金并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中,前期储蓄下降并不预示消费的回暖。

  “居民存款变化与消费并没有直接的联系。”经济专家王小广认为,就东亚国家而言,居民消费更多的是与收入和收入预期相关联。要真正启动消费,还需要国家政策再度加力,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让人们敢花钱,敢买东西。

  扩大消费亟须加力

  中国是世界上储蓄率较高的国家之一,目前居民储蓄已超过17万亿元。过高的储蓄一方面彰显出国民财富的积累,但另一方面也反衬出内需及消费乏力,把储蓄率降下来,靠内需拉动经济,是政府需要应对的问题。

  王小广认为,消费这驾马车是否能跑起来,主要是看居民收入是否有增长,对未来的收入预期是否乐观。近期消费增长,除了股市带来的赚钱效应,还与国家提高居民收入、上调最低生活保障线、完善社会保障措施等诸多政策出台有关。

  对过去造成高储蓄的原因,一些专家认为,消费信心缺乏让老百姓裹足不前。就业压力大,教育、住房、医疗成本高居不下,都加大了老百姓对日后生活的担忧,这是储蓄难降、内需不振的深层原因。居民银行储蓄数据“一波三折”,也说明当前我国拉动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亟须加力。

来源: 上海证券报

相关文章:
樊纲:中国高储蓄不能怪消费者 企业责任更大
改善收入分配结构乃重中之重—中国高储蓄之谜
世界银行:中国经济并不过热 但高储蓄率是问题
老龄化问题变得突出 社保改革不能只盯着高储蓄
图片新闻: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