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低开高走 沪指站上4400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3月末我外债余额$3315.62亿 黑石大跌 国家汇投公司亏损5亿美元  -5油企获首批原油经营资格 民企可经销成品油 高额投资成门槛 -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降2.78% 社科院称GDP应控制11%内 -中国今年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800万农民交地进城 重庆求解新市民住房难题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7 月 09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重庆市未来有约800万农民转化为市民并“进城”居住,但是,这些交出土地的且收入不高的“新市民”们如何在城市中解决住房问题,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

“进城”难题:买房困境

“听说重庆城的房价又涨了?看来我想在重庆买房子,想上去发展的梦想又破灭了。”7月2日,在重庆市垫江县工农路开糖酒类超市的郑浪中对《第一财经日报》说,他受到竞争对手挤压,生意不理想,重庆房价上涨后,看来只有在本地另想办法了。

郑浪中来自当地农村,做生意多年。2年前他在垫江县城全款买了一套住房,房价每平方米约850元,花费约10万元,另耗费装修等费用10万元。不过现在当地的新房房价已经上涨到每平方米1100至1400元左右。

而据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4月23日发布的信息,2006年,重庆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873.8元。

根据重庆市目前公布的城乡统筹发展规划,未来该市将会陆续把大致800万农民转移到城市居住。农民进城变市民,最大的问题在于住房。由于购买房子的能力有限,这些人只能选择县城及乡镇居住。自行解决住房问题是一大难题。

原地“进城”模式

但是当地农民还有另一选择,目前重庆市选择的市内率先试点区域是九龙坡区,该区推出的解决方案是,用农村宅基地来换住房。

经报批同意后,按照“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试点要求,拿出原农村宅基地的20%左右,集中兴建新型农村社区,可以腾出80%左右的农村宅基地指标置换为城市建设用地,用多得的土地出让金等收益来补贴农民购房。

九龙坡区花卉园区办主任姜廷宪6月24日对媒体说:“这三个村有740亩属于农村建设用地,按照城市小区建筑密度,只用原来20%的建设用地,就可以解决全部农民的住房问题,安置1200多户,平均每户100平方米(主要户型为80平方米)。其他80%的建设用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他进一步介绍说,“新建住宅成本价每平方米约900元,售给农民580元,差价部分从城市建设用地的土地收益中支出。农民原有的旧房拆迁补偿每平方米270元,加上旧房面积比较大,这样算下来基本上农民不花钱每家就可以住上80平方米的高标准的城市小区住房。”

这其中,原有住宅面积较低的农民家庭,以及农民中的低收入群体如何解决购房差价问题尚待解决。

不过,九龙坡区规定,农民变市民,在享受市民社会保障的同时,必须自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但是他们可以获得土地流转收益,每亩地每年可得1350元收益。

据悉,重庆市目前人均耕地仅1.08亩,至于这些流转收益是否能支撑这些“新市民”们的生活,还有待观察。(程维)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相关文章:
重庆:上半年主城区商品住房价格同比增长5%
青岛有效控制住房价格增幅 涨幅同比降2.1%
李扬:全面改革公积金制度 成立住房银行
王国刚:未来几年我国住房价格总体将呈升势
巴曙松:房企没有责任解决中低收入阶层住房
41个城市调查:住房公积金未让低收入者得到实惠
房价上涨需求将增大 住房暴利不除小产权房难禁
北京住房公积金额度上调 下月起最高可贷款60万
“不买房”前提是有廉租房租 住房保障不应腿短
以小养大减压力 四招教您打胜住房投资理财战
图片新闻: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