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退票吗?”——“烂片退票制”发起人、本期节目提议人陈志亮专稿
他们作为中国票房的主力贡献者,在看到烂片后,只能咬碎牙齿咽进肚子里,然后无语凝噎泪双行,在心里弱弱地问一声,“我,能退票吗?”
云南卫视《民生大议》将于6月4日推出激辩节目,作为“烂片退票制”始作俑者,我有幸参与其中阐述自己的观点。作为网站编辑,我深知“电影退票制”的提出,满足的是“普通用户”对于烂片的一种强烈不满。我所说的普通用户,是指那些对于电影制作、发行等诸多流程一无所知的普通观众。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没有话语权,他们不是名人,不是名博,更非掌控话语的媒体从业人员。他们作为是中国票房的主力贡献者,在看到烂片后,只能咬碎牙齿咽进肚子里,然后无语凝噎泪双行,在心里弱弱地问一声,“我,能退票吗?”
很显然,对于非常熟知各个流程的电影相关从业人员(包括投资商、发行商、上映方,甚至影评人),他们给的答案是:“不能!” 就像《民生大议》节目中,新影联副总高军、导演江海洋、演员朱子岩等人,他们义无反顾的反对“退票制”,基于的理由是——“退票制扰乱电影市场,而中国电影也需要观众的包容和理解。”
我们可以理解烂片,甚至可以包容,但谁来理解那些购票进场却又含泪而去的观众?我们仅仅是呼喊一声“退票”,就要被利益方抱怨为“不理解不包容”,可是,普通观众的权益在何处?
电影市场的消费行为,完全是不对等的。普通观众买票进场前,根本不清楚电影本身到底如何。现在所有电影都要靠宣传、炒作,而且中外皆然。但宣传手段已经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畸形地步,比如,宣传时说是个性感美女,结果一看却是人妖或施瓦辛格。这种具有欺诈性质的前期宣传再加上密封产品,完全是不对等消费。消费都无法对等,还谈啥子权益?!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看电影完全是一种碰运气的赌博行为。当然,最好的方式,不要再赌了。然而当观众都无法鼓起勇气走进电影院是。那么,损失的是谁?我不得不承认“退票制”仅仅只是一个无奈的呼喊,它想表达的含义其实很单纯——拒绝烂片。这个喧闹概念,一时无法实现,但对于电影市场的警示以及提醒观众注重提升自身电影素养等诸多方面,还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这就够了。
“我期待着烂片可以退票,但我不会去退”——著名主持人倪萍专稿
助手提醒我:“关于电影你如果觉得不好谈就算了”。哈,就因为我拍过电影?呜,别得罪电影界的人?
“烂片退票”这个话题提议人没错,但实施起来很困难。怎么界定烂片?谁来决定?电影院怎么执行?投资方、批准方、发行方……一系列的“方”都有责任,作为消费者的观众最终找谁退票?
我期待着烂片可以退票,但我不会去退。
无论如何中国人一生看的电影太少太少了。
一个数字对比:中国人每年人均看电影0.4次,美国人每年人均看电影4.5次(又是和美国比)。有时候走在路上,看见满大街都是饭馆,满饭馆都是吃饭的人,心里多少有些难受。肚子就那么重要?脑子呢?
经济高速发展,我们最先满足的是肚子。我们尝遍了天下最好吃的东西,酒足饭饱人困乏,快乐瞬间没有了。一日三餐我们把肚子塞得满满的,脑子却越来越空了,幸福越来越少了。谁喜欢中午吃了火锅晚上再去麻辣烫?于是我们觉得日子没劲,什么人都说自己不快乐。有钱人不快乐,没钱人也不快乐;当官的不快乐,老百姓也不快乐;名人不快乐,普通人也不快乐。谁快乐?有人说傻子快乐,其实他也不快乐。
我们的魂没了!
灵魂跟不上身体了。
泰戈尔说:慢点走,让你的灵魂跟上。
我们真的要好好地反思:对物质的追逐哪有止境啊?而对精神的追求却受用无穷。
我们为什么不先让脑子吃饱呢?有多少人敢说自己在精神上是富足的?精神贫穷是最穷的人,而买“精神”其实比买吃的便宜。你试试,作为人的投资这真是一支优质股。
前天在怀柔开会,我们学习班上的上海芭蕾舞团艺术总监辛丽丽说:“几个人洗脚花上两千块一点都不心疼,说这叫享受。我说你们几个人拿这钱去看场芭蕾舞多值啊,那才叫享受呢!”
享受,中国人奋斗了这么多年奔着怎样的享受而来?
民族的真正意义上崛起,经济是硬指标,而文化这个软指标同样重要。我们最终要站在世界的巅峰和最发达的国家比拼,拼什么?拼人啊!拼人的什么?灵魂啊!灵魂饱满了,灵魂丰厚了,我们才会赢啊!中国人三个字里包含着什么?这是最重要的。否则我们就是富裕到满口都镶着金牙也不会被人尊重。
慢点走啊,让你的灵魂跟上。(彭蕾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