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一则图片新闻获悉,某省一个县级市参考宋朝《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景观,正依托南阳河实施建设“宋城”工程,以进一步打造文化名城、旅游名市,努力展现古城风貌。届时宋朝《清明上河图》的繁华风貌将展现在人们面前。从图片上看,工程车上的起吊杆高扬,该市清明上河图实景建设工程干得正酣。
看了这则新闻,没有给笔者带来几分兴奋,反而为该市的这一工程产生少许疑惑和忧虑。为什么?
其一,再现历史,仿古修古,应以史迹地为基础。稍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现存故宫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反映的是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作者张择端笔下记录的是今河南开封在宋代的人文景观,而非别的地方也。几年前,笔者应友人之邀参观过开封的“清明上河园”,这个仿古公园是根据张择端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复原再现的大型宋代历史文化主题公园,该园占地面积500余亩,其中水面150亩,拥有大小古船50余艘,各种宋式房屋400余间,形成了中原地区最气势磅礴的宋代古建筑群,整个景区内再现了一派“丝柳欲拂面,鳞波映银帆,酒旗随风展,车轿绵如链”的栩栩如生的古风神韵。我想,要领略《清明上河图》的古风古韵,到开封走一趟就足够了。
其二,凡建设,要量力而行。开封在原生地建设“清明上河园”都花费数亿元之巨,非河南的某市属“接木”再造清明上河图实景,恐怕建设成本也不会少。因为,在总计达五米多长的《清明上河图》画卷里,作者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描绘的人物1000多个,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还有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桥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要再现宋代这一繁杂的人文景观谈何容易?其建造费用之巨可想而知。
其三,凡建设,还要考虑经济和社会效益。试想,该市的“清明上河图实景建设工程”即使完工后有多少人去看?我想,真正想了解宋代《清明上河图》历史景观的中外人士,大抵选择去的多是开封而不是别的地方。这就像,看故宫必去北京,看中山陵必去南京,看敦煌必去甘肃,而不是去别的仿景观地一样的道理。既然去的游人有限,其工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就大打折扣了。当然,用作市民自娱自乐的休闲去处未尝不可,但一个县级市打造这种工程的代价是否太高了?
以上拙见,权且是杞人忧天吧。
梅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