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故事:
南京!南京!两个黑色的惊叹号,突兀而醒目。导演陆川说,这是当年日军侵入南京城时的联络信号。在电影《可可西里》拍摄间隙,他曾对摄影师曹郁说:“拍完这个,咱们拍南京大屠杀吧。”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这个突如其来的念头再未被提起,直到一家国外电影公司送来剧本,邀请他来拍摄,题材正是南京大屠杀。
但是陆川无法接受这个外来的剧本。剧情中,西方人再次扮演起拯救弱者的“辛德勒”,只是这一次被拯救者由犹太人换作了中国人。这令他产生了无法抑制的抗拒:“南京大屠杀的意义并不是外来者的拯救与保护。70年前,一方是灾难的承受者,一方是灾难的施加者,但这是降临在两个民族之上的共同灾难。”
在动笔构思自己的剧本时,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研究现状,令他感到惊讶。一方面,由于70年前的中国没有完善的户籍制度,这使得有关屠杀受害者的调查与统计异常困难。加上国内的相关研究和田野调查工作起步相对较晚,随着时间的远逝,一些史实已开始变得模糊。另一方面,我们已习惯于用一种哭诉的哀腔来讲述这段历史,“而哭诉的声音是弱者的象征,对于旁听者是没有说服力的。”
这部电影突然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在近期拍摄和上映的所有以南京大屠杀为主题的电影中,投资8000万元的《南京!南京!》是唯一一部完全本土化的电影。“从中国人自己的角度来梳理清楚这段史实,以严肃的态度和人性的角度来为这段公案进行论证。”陆川这样评价工作的意义,“用电影的方式为历史串联起那些真实的证据底链。”
真实,成为这部电影的第一要素。
从筹备到杀青花了4年时间的影片《南京!南京!》,近日终于通过了审查。导演陆川在自己的博客上激动地宣布此事,并“谢谢所有人,所有的等待”。《南京!南京!》送审的过程花了5个月,终于得到被通过的好消息,但陆川本人却并不轻松,“现在过审了,可以冲印拷贝了;但音乐要做、声音要混,可能要到拷贝做出来了才能稍微松一口气吧。”一直以来,陆川都梦想《南京!南京!》可以在日本公映,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当记者问及该片去日本公映的事情进展如何时,陆川说:“电影就像我的孩子。这个阶段的任务,是为他弄到一个合法的出生证。至于上不上得了名牌大学,这是后一个阶段的任务了。”
作为该戏的男一号,刘烨在戏中饰演一名中国军人。目前,故事大纲还没有曝光,刘烨谈到了该戏的剧情:“其实南京沦陷后,有几十万人没有投降,在南京城里打游击。有一千多个血性汉子就坚守在一条街的拐角里,跟侵华日军对峙,最后日本人动用了飞机,把他们全部都炸死了——这是真实的事情,我演的就是其中一个军官。”对于这部戏,刘烨最得意之处就是全戏没用一次替身。不过一说起电影本身,刘烨就变得严肃起来:“以前我们也拍过很多战争片,这部戏的最大不同在于,偏向性没有那么强,没有那么夸大。导演很希望日本青年能够看到一段教科书上从没有讲到过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