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自1949年逃往台湾后,始终没有放弃“反攻大陆”的梦想
国民党军队曾厉兵秣马,为“反攻大陆”积极备战
蒋介石自1949年逃往台湾后,始终没有放弃反攻大陆的梦想,而他也知道,任何反攻大陆的企图,都不能没有美国的支持。为此,蒋介石不失时机,不择手段,一次次向美国兜售各种形式的反攻计划。约翰逊执政后,不断升级对越南的战争,蒋介石认为有机可乘,遂向美国提出了反攻大陆的GT-5计划。
蒋介石向莱特和腊斯克发出试探
败退台湾后,蒋介石一直十分关注大陆的政治、经济动态,一有风吹草动,便在台湾掀起反攻大陆的浪潮。上世纪60年代初,由于大陆连续3年遭受自然灾害及“大跃进”和反右倾斗争的失误,加之苏联“老大哥”的背信弃义和中印边境冲突,这一连串的内忧外患、天灾人祸,使国民经济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对此,蒋介石仿佛看到了“光复大陆”的星星之火,再次萌发了他那快要熄灭的梦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天助我也,光复大陆的时机到了!
于是,蒋介石几次亲自出马召开高级军事会议,调集得力干将,布置制定了庞大周密的“旭光作战计划”。为实现这一计划,台湾当局大量购进了新式武器。与此同时,蒋介石还迫不及待地向美国发起舆论攻势,希望获得响应和支持,但美国政府出于各种原因,没有明确表态,这令蒋介石十分不快。
肯尼迪总统遇刺后,约翰逊执政,蒋介石便又蠢蠢欲动。此时美国正发动侵越战争,蒋介石想借助这场战争,把美国也拖入两岸冲突中来。为此,台湾不断向美国施压,要求新政府对“中华民国的未来”表示支持。
1963年9月,中法建交不久,蒋介石召见美国“驻台大使”莱特。他对莱特提出加强美蒋在东亚包括越南合作的三种方案:第一,由美、台、南越、南韩四方缔结军事同盟;第二,由台湾和南韩、南越缔结“三国军事同盟”,由美国提供海空军援助;第三,由台湾和南越、南韩分别缔结双边同盟,而由美国提供同样的军事援助。蒋介石的上述提议可谓用心良苦,都通过将台湾和越南绑在一起,促使美国支持他反攻大陆的图谋。
美国当然对蒋介石的如意算盘了如指掌,对台湾反攻大陆的军事能力也有清醒地评估。虽然约翰逊政府视越南问题为美国亚太战略的当务之急,但他最关注的还是中国的介入程度。美国极力想避免与中国在越南战场公开交战,也并不想因台海再起波浪而被拖了进去。所以约翰逊将美国对台湾短期目标定为“确保台湾海峡局势平稳”,将中长期目标定为“在未来的十年中,使台湾与中国大陆出现最大限度的分离”。
为使蒋介石接受美国的两岸政策,并对蒋进行“安抚”,国务卿腊斯克受约翰逊委派,于1964年4月访问了台湾。蒋介石却将腊斯克的访台视为说服美国支持他反攻大陆的良机。4月16日,他接见腊斯克并与之举行会谈。会谈中,蒋介石反复强调,中共政权已“内外交困”,目前正是国民政府反攻大陆的最好时机,希望美国政府能从实际利益出发,支持台湾对大陆加强军事、经济、政治和心理压力。与此同时,蒋介石向腊斯克递交了一份英文本的《美台协作对中共实施压力》的计划书。蒋介石“创造性”地提出,反攻大陆的机会只能靠创造而不能靠等待。为了创造机会,可以考虑在大陆的一些省份,如紧靠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甚至印度的西南省份先发动常规战争,这样的行动,既十分有效,也不会给美国带来任何风险。
然而,腊斯克委婉地挡回了蒋介石这一“创造性”的提议。他认为,如果没有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全力支持,台湾方面在军事上是决不可能在大陆站住脚的。而一旦美国介入,就不可能不动用军队,甚至动用核武器,赫鲁晓夫也不会袖手旁观了。这样,整个北半球将难免再次陷入战争之中。
台湾的这些动作引起了大陆的高度警惕:军事上,中央军委下令全军进行紧急备战;外交上,中央政府进行了不懈努力,驻波兰大使王炳南就与美国大使卡伯特在华沙举行会谈,警告了美国。卡伯特当场表示:“在目前情况下,美国决不会支持蒋介石发动对中国大陆的进攻……。如果蒋介石硬要行动,我们两家联合起来制止他。”后来,肯尼迪也在记者招待会上发表声明:“国民党军如果对大陆采取军事行动,那等于自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