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新疆一男子在石河子一处河沟采得一块5.2吨的大碧玉。他先后雇40多名牧民、40多匹马、30多峰骆驼,吃了6只羊、600多斤面粉、200多斤大米,近400斤食用油,将大碧玉拉运到自己的厂里,历时8个月,累计花费了15万多元。
任忠先(右)和他的弟弟及一个工人在抱5.2吨大碧玉。
任忠先的妹妹任金花在擦自己家收藏的重3吨多的碧玉
任忠先在抱自己家收藏的1吨多的大碧玉
在远离新疆石河子市区的雪线下的河沟里,河水冲击着一块5.2吨的大碧玉。143团退休职工钱卫东在放牧的时候,发现了这块碧玉,他曾经躺在上面懒洋洋地晒过太阳。3年前,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同团职工任忠先。
任忠先带着他的弟妹等人,在当地牧民沙吾提的带领下,找到了这块碧玉,先后雇了40多名牧民、40多匹马、30多峰骆驼,吃了6只羊、300多公斤面粉、100多公斤大米,近200公斤食用油,将大碧玉从发现地移出20多公里,然后用车拉运到自己的厂里,历时8个月,累计花费了15万多元。
10月20日,石河子市奇石鉴赏协会理事长宋席城告诉记者,“我个人所知,1986年玛纳斯县就发现过重达1.5吨的玛河碧玉,2002年发现过重达700公斤的碧玉,2005年发现过重达1260公斤的碧玉,今年9月底玛纳斯县首届碧玉奇石展销会上展出了一块近3吨的碧玉,任忠先家那么大的碧玉是我见到最大的碧玉。”
玛纳斯碧玉是和田玉中的一种,仅次与和田玉中的羊脂玉,可以与和田玉中的青白玉及墨玉等玉相比,是雕刻挂件、人物、花鸟等玉石品的上等材料。它和世界著名的加拿大碧玉是同一类型。任忠先给记者讲述了他们发现和拉运巨型碧玉的经历。
听退休职工说山里有块大碧玉
任忠先,在农八师143团开办了一个风机厂。他和弟弟任忠武、妹妹任金花都非常喜欢玉石,经常前往玛纳斯河流域寻找玉石。
5多年来,他们把一块块捡来的玉石,摆放在风机厂里,经营玉石,而且把质量好的玉石收藏起来。他们与一块5.2吨重的大玉石结缘是三年前开始的。
2005年的一天,143团场退休职工钱卫东路过任忠先的风机厂,看见了院子里摆放着的大大小小的青绿玉石。
他问:“老板,你院子里摆这么多破石头干啥?”
任忠先回答:“啥叫破石头?这都是玉石!”
钱卫东老人吃惊的说:“原来这是玉啊?我曾经在南山里放了30多年的羊,山里面这种石头多得很,我以为不值钱呢……”
钱卫东告诉任忠先,他在玛纳斯河大峡谷九峡驿的一条河流中央看到有一块非常大的石头,因为顶部平坦,他常常坐在上面休息,甚至有时躺在石头上睡觉。在阳光下,那块石头闪烁着青幽的光泽,而且触手滑腻,与任忠先风机厂院子里摆放的玉石非常像,但那里没有路通车,徒步行走要好几天。
“可以躺展了睡觉!真有那么大吗?”任忠先惊喜起来,并且有了一块巨大的玛纳斯碧玉的影子。但他马上怀疑起来,追问钱卫东说,“老人家,真的和我家里的这些玉石颜色很像?你会不会看走眼?”
钱卫东对任忠先表示怀疑的态度说:“我干嘛要骗你,山里还住着一位名叫沙吾提的哈萨克族牧民,你可以问问他。”
听完钱卫东的话,任忠先还是半信半疑,但他心里没有放弃,一直在心里记着钱卫东的话。
时到去年10月的一天,任忠先和他的弟妹等人,开着两辆车,带着帐篷、面粉、大米、油盐、馕、吊葫芦和钢丝绳,驶向南山方向。两辆车行驶到宁家河上游的一个地方地方,他们就下了车,徒步前行。
夜幕降临的时候,他们到达了九峡驿的一条小河边。天上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行走困难起来,他们在小河边搭起帐篷,决定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找沙吾提。
雨时缓时急,一直停歇,帐篷里的棉褥子都被浸湿了。劳累的年轻人在湿漉漉的褥子上倒头而睡,小小的帐篷里不一会就鼾声四起,年逾不惑的任忠先却怎么也睡不着。
夜越来越深,气候越开越冷,寒风穿过帐篷口,进人帐篷内,将一个个睡觉的年轻人冻醒。任忠先感到温暖的东西是在一捆燃烧的蜡烛上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小茶壶。他用茶壶煮方便面、熬奶茶,打发着漫漫长夜的冷清。
天山深处的夜晚并不寂静,与帐篷咫尺相邻的沟壑里,湍急的流水敲打着山石轰然作响,淹没了传说中深山里的狼嗥、熊吼和野猪的哼哼。在这深山里,狼、狗熊、野猪都是有的,这些潜在的危险让任忠先的心里充满忐忑不安的情绪,任忠先把一把三尺长的藏刀放在自己的身边坐了整整一夜。
在这一夜里,让他考虑到最多的是:希望尽快找到沙吾提,让沙吾提带他们去找哪块大玉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