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北京奥运会筹备最新进展 预算增至20亿美元 -股市连续两天下跌市场流失274亿 证监会紧急辟谣"AH股互换"说 -中国将成世界第二大消费国 财产性收入有助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中国将建驻人太空实验室 嫦娥一号奔月约需8天 航天十一五规划 -医改基本思路和框架已制定 建基本医疗卫生体系不会动用外储 -中国3年内廉租房和经适房投资翻番 政府有能力解决房价快涨问题 -发改委:油价创高点有助促进节能 成品油是否提价取决于四因素 -圆明园复建10%古建工程将启动 专家:恢复部分原貌展示清朝文化 -中国年底将成第2大风电市场 5大电力央企参股太原煤炭交易中心 -证监会加强基金销售监管 投资基金须接风险承受力评价 意见全文
历史大轮回:上海滩 广佬燃烽烟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0 月 19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1994:“大上海,不是我不爱你,

只是这个世界变得太快!”

——广东商人如是说。

进入1994年以后,不止一位上海商店的头儿以一种十分复杂的神情告诉我说:广东货在上海长达十年之久的长驱直入的时代过去了。如果你到上海闹市转一转,你一定会惊异地发现,无论在商场里和店铺里已不再是广东货的一统天下了。

我是以一种上海人应有而长时期压抑的激情作如下的观察和描述的:

——食品商店里,上海、江浙产的蜜饯已把广东潮州人长期占据的地盘挤到了一个不太大的角落。“潮州门槛”所擅长的“包装创意”和于虚乌有的“海外总经销”密码已为上海蜜饯厂商所破译,而且比潮州人还绝;

——百货商店里,上海国有、三资企业产的充盈着现代气息的各款女式手袋、皮包、内衣充斥着空间,曾经深得上海女人倾心的“广货”只能退缩在柜台的角落,有的不得不推出“2折大放血”的“拍卖跳楼价”;

——医药商店里,“太阳神”口服液所营造的“天长地久的爱”淡薄了,在品种繁多五花八门的口服液中,象征“太阳神”CI的红白色块已不再那么夺目了。与此同时,希冀在上海再创“太阳神奇迹”的那个广东“太太口服液”,在大上海花去了巨额广告费后,“每天送你一位‘新太太’”,上海人接纳的也并不太多;曾经很是疯狂的广东“克力架”、“体力架”不见踪影了……难怪一位混迹上海六年,赚上海女人钱从头赚到脚的“小广东”,在辞别上海打道回府的前夜,对着话筒唱:“大上海,不是我不爱你,只是这个世界变得太快。”

广东商人在上海的这种失落感的产生开始于伟人南巡的不平凡的1992年,上海经济随着上海人的步伐,踏上了中国经济的红地毯。目标:重返国际经济舞台,而并非像广东人一样与港澳经济同存共荣。

稍有经济头脑的人都清醒地意识到:上海,中国商界的半壁江山。谁占领了上海市场,谁就意味着占领了全国市场。于是“地头蛇”必然地与“强龙”捉对厮杀了。

首先向“广货”发难的是上海国有大中型企业。上海轻工、二轻系统的一些工厂,逐一瞄准在上海市场称王称霸的“广货”,快速推出一批赶超产品。在食品行业,上海一些“老字号”的食品厂在获得了产品自行定价权后,在工艺和包装上做足文章,利用名牌效应,与“广货”“捉对厮杀”。

另一路向“广货”发动进攻的是上海“三资企业军团”,尤其是乘着浦东开发开放登陆上海滩的三资企业,其上海合资方所拥有的销售网点是广东厂商所不可能拥有的。君不见,那些充盈着当代国际商业文化气息的“连锁店”、“专卖店”成群结队地出现在上海南京路、淮海路等繁华大街上脱胎换骨的老店旧址上。一年多来石门一路“女人街”上改换门庭开出的70余家洋里洋气的女人用品“专卖店”,其中绝大部分是上海三资企业的杰作。

尤其令广东厂商遗憾的是,在上海被历史地推上了中国经济的“龙头大哥”地位后,来自世界各地的厂商也纷纷在上海这个“中国第一商场”抢起了跑道。尽管上海商业黄金市口的营业场地每平方米每月租金已亮出了50美元的天价,但是,财大气粗的外商照样乐此不疲,在一些豪华商厦里打出了“国际牌”。这就使以仿造港澳为主,仅仅拥有“二手款式”的广东厂商落在了下风。

“广货”一枝独秀的时代终于写上了句号。这种变化已经出现在上海人的视觉神经上——同样面对“广货”,在两年前,一般上海人的第一反应是赞叹:“喔哟!广东货!”在今天,第一反应则已变为:“嗳呀,广东货。”

徒弟?师傅?看谁笑到最后?

在近代中国经济舞台上,上海和广东一直有着一种特殊的“师徒关系”。100多年前,刚刚从东海渔村中苏醒的上海接纳了广东人的商业文化,那时,广东的商贾是上海滩的老师。至今,在上海虹口一带还留有这种历史的印痕。本世纪初,上海的银行家、企业家在岭南手把手地教会了广东人;抗战前后,当上海开始成为一个国际大商埠的时候,广东“师傅”又开始在上海表现他们的才华,上海华联商厦等一批商业建筑就是他们的杰作。在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时代,共和国的工作母机上海又必然地成了广东的师傅,上海产的一条4.4毛巾和一只三五牌台钟是广东新娘的骄傲……

历史的年轮到了21世纪前夜,上海市场出现了“‘广货’在大上海受阻”的对于广东人来说的特急警报,这是不是意味着这对“师徒关系”将又一次出现历史性的变化?这是一种历史的轮回吗?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上一页   1   2   3   4  5  



相关文章:
两江对话实录:浙商与粤商的比较与合作
粤商十年•发展篇:“十一五”粤商变大为强
新粤商厚积薄发 改写中国经济版图
粤商西安遭遇“围追堵截”
图片新闻:
资本大国正崛起:中国跃居全球新兴资本市场第一位
民航总局:2010年北京南面将新建国内民用机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聚焦中共十七大/ 十七大前中国人事任免/ 人事任免-中央 地方
· 中国反垄断法出台 向垄断说“不”
· 直击中国各地房价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