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今年吹响流通业发展号角,到2010年流通业增加值将达到2500亿元,占GDP的12%以上
“十五”期间,广东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基本维持在9%左右,年均增速低于工业增加值7.6个百分点。2004年更低于11.8个百分点。而今年出台的《广东省流通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写道,到2010年,全省流通业(批发、零售和餐饮业)增加值达到2500亿元,占GDP的12%以上;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15%;最终消费率达到60%;全省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比2004年下降3到5个百分点。专家表示,从2006年开始,“十一五”规划吹响了号角,粤商将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回看"十五"
专家表示,此前,广东省确定把现代流通业作为全省先导型支柱产业,成为“十五”期间最大的契机———据了解,作为2002年的政府“一号文件”,当年便开始把连锁经营、现代物流和中高级批发市场作为发展现代流通业的突破口,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大力引导和扶持。此举很快令广东零售业走出持续五年的“低谷期”。
市场总量居全国前列
据广东省经贸委统计,2004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70.42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950亿元的11.8%。“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8%。全省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14051.24亿元,比增19.2%,其中批发额8712.45亿元,增长22.7%;零售额5338.79亿元,增长14.1%。“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4.2%。
到2004年,25家流通龙头企业,有8家营业收入增长超过30%。并且,有3家入选我国重点培育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7家进入“2004中国连锁百强企业”行列。
广东省经贸委专家表示,现代流通业拉动经济增长效果非常明显,2004年全省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从业人员634.32万人,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13.5%,吸纳就业人数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排第三位。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37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十五”期间平均增长9.2%。我省最终消费率为55%,明显高于上海(44%)、江苏(44%)和浙江(46%)。
流通业种业态不断创新
资料显示,过去几年来,连锁经营得到更广泛认同和应用———从商业零售业,向餐饮、服务业领域推广,销售增长和比重不断提高。
据广东省统计局统计,2004年全省限额以上连锁企业127家,分店4657家,实现销售总额736.72亿元,增长42.1%,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快28.5个百分点,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
初步统计,目前全省一万平方米以上的购物中心和大型商场200多家,面积890万平方米。餐饮市场云集海内外各种文化流派、风味各异的企业,一批百年老店和新派粤菜企业,创新经营方式和烹饪技术,享誉省内外,我省餐饮业,营业收入及其占社会商品零售额比重、人均消费水平,均居全国前列。此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商业服务业各业种、业态,如百货公司、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卖)店等,已涵盖消费品和生活服务业市场,直销、邮购、电视购物、网上交易等无店铺销售形式发展迅速。
流通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广东一家物流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几年来,作为现代流通业重要成分的现代物流业和会展业发展也非常迅速———到2004年,全省已有19家物流企业进入“中国物流100强企业”行列。同时,还培育出“中国(广州)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珠江三角洲地区北部山区及东西两翼地区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山洽会”)、“粤港(国际)物流合作展览会”、深圳“高交会”、东莞虎门“服装展”、珠海“航空展”等一批规模大、知名度高、国际化水平的会展品牌。
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孙雄表示,流通体制改革也在继续深化,“排头兵”、“侦察兵”齐头并进。在此条件下,以民营为主导,国有、外资互动发展的市场格局基本形成。在探索流通业现代化方面,国有企业发挥“侦察兵”作用;在做强做大方面,民营企业成为行业“排头兵”。其中,25户重点流通龙头企业发挥行业示范效应,成为流通业的骨干力量。一批具有岭南商业文化特色的品牌专业(卖)店、餐饮连锁店,在全国市场影响越来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