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除了普通话与英文,还能操练一口地方方言是多数“新京商”一张共同的名片。作为北京经济中最活跃的一个群体,“新京商”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日前召开的“新京商”论坛上,记者对这些特殊的商人们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一方面,他们有着产业报国的情怀;另一方面,又有着归属感的困惑;他们希望能更积极地融入到北京的发展,并且相信只有强强联合才能成功。
“新京商”爱打“民族牌”
“月光宝盒”、“半岛铁盒”……追求时尚的年轻人对这些MP3品牌不会陌生。他们的创造者花旗资讯总裁冯军说:“月光宝盒来自《大话西游》里非常著名的段子。这里有着很深的民族感情,是日韩品牌无法理解的。”记者在很多场合见过这位年轻的企业家,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宣传着“自主创新产业报国”的理念。
在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华旗全球同步上市了中国人第一款8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定价只有2999元。按冯军的说法,出这款相机很可能不赚钱,是为了要“打乱日韩产品的上市计划”。
另一位“新京商”的代表人物,北大维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段震文则表示“中国人不但要解决自己吃饭的问题,也要解决自己吃药的问题。”说这番话的时候,北大维信通过生物技术从红曲发酵而得的专利产品———现代中药血脂康,在台湾以“寿美降脂一号”的商品名获得药品许可证。这不仅是在我国台湾地区第一个通过注册审批的中药产品,也是全球第一个符合西药优良临床试验规范并进入市场的中药。段震文强调北大维信进入医药市场就是要凭借自主创新解决国人自己吃药的问题。
在中关村追求树立民族品牌的企业不少,海淀区副区长孙宝启认为:“他们以知识赚取资本、以创新带动发展,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民族意识。”
“新京商”渴望更快融入北京
“‘新京商’早期从海淀特色出发,主要关注了高新技术企业,现在看起来这个概念还是窄了点。”北京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弘说。宏宇集团(星河湾)副总裁梁上燕对此表示认同:“除了高新技术产业,房地产开发也算北京一项很重要的支柱产业。”
宏宇集团是家广东企业,梁上燕来北京发展的时间也并不算长,她觉得北京给“新京商”提供发展空间越大,“新京商”越有可能为北京做出更大的贡献。反之“新京商”对北京做出贡献越大,就能得到更加大的生存空间。梁上燕说,其实“新京商”绝大多数是从外地过来,他们或者上学到北京,或者经商到北京,或者亲人随迁到北京,“新京商”在北京扮演双重身份,既是主人又是客人,对北京既熟悉又陌生。“新京商”在北京的企业与外地企业谈生意,确实有北京人的感觉,但很多时候也有生在异乡的感觉,他们常常被北京人视为外地人。
国美置业的总经理禹晋永有同样的困惑,他半是玩笑半认真地说:“你在这投资很多但你还是拿不到北京户口,其实现在国家机关中真正在胡同长大的北京人能有多少,但有了北京户口就感觉更北京,这不只是针对老百姓,对商人也如此。”
也许很多在京经商的外地人都有同感,梁上燕说,改变这种状况“新京商”一定要尽快变客人为主人,一定要有主人翁的精神,要把北京当成自己的家。从北京这座城市出发想问题办事情,要为北京现在着想,也要为北京未来着想。对北京人衣食住行了解越多,入乡随俗融入北京的城市,在北京做生意才能游刃有余。
“新京商”创新合作挂嘴边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企业家们最常提到的词除了“创新”就是“合作”。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王琪延称企业每年淘汰率达到13%,也就是7年一个轮回。梁上燕说北京每年有上万家公司倒闭,又有上万家新公司诞生,这就是“新京商”现状。清华紫光的董事长李志强也认为:“生下来不一定活下去,每9分钟死一家企业。生存需要竞争,发展需要合作,只有强强合作,优势互补,才能更快发展。”
“如果中关村是一艘航空母舰,那么我们每个企业就是一架战斗机,大家可以借助这个平台飞得更远,同样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补给。”冯军说。他认为任何一个企业单打独斗都是非常危险的,大家如果能在同一航母上作为一个编队共同飞行,可以相互增加鼓励、动力,相互之间形成保护,交流国际化方面的经验,一起战斗。邵泽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