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大街得京商浮世绘
■许多前门大街的老字号都被广告淹没,远远望去像一条巨大的彩墙
■老字号 全聚德的门面
本期“悠客”
不知道前门大街就不是老北京。
不研究前门大街就弄不懂“京商”的地道
上世纪60到70年代末,前门大街处于鼎盛期,与王府井、西单并誉为北京的三条“金街”。说起来色彩斑斓、五味杂陈,好比一个折射北京民生、民情的巨型“万花筒”。
■北京儿歌“你爹、你妈,给你买了烧羊肉”
前门西河沿口南,是1775年开业、卖烧羊肉的“月盛斋”。那里的老汤历经二百年传续,鲜香无比、老少皆宜。关于“月盛斋”,有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不少口口相传的歌谣,有大雅亦有大俗。雅的有:“喂羊肥嫩数京中,酱用清汤色煮红,日午烧来焦且烂,喜无膻味腻喉咙。”俗的有:“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你爹、你妈,给你买了烧羊骨头烧羊肉———”这被称为北京儿歌,几乎是全北京的小孩子们都是唱着它长大的。唱归唱,真正大快朵颐的是“月盛斋”烧羊肉,当年大多数人只能偶一为之,倒是“月盛斋”的百年老汤滋养了前门一带的老百姓们。
记得上世纪70年代,每天一到下午四五点钟,许多前门附近的人家便遣孩子们拿着盆盆碗碗排队,买那冒着热气的羊肉汤。大概是煮了一天的“干货”捞出来,老汤得以出锅外卖。那汤黑糊糊如墨似漆,又“挂锅”又“拉黏”,几分钱买一碗,孩子们端在手里一路疾走,忍不住伸出小舌头去舔,时常就会有好事的路人叹喊“好汤!”脸皮薄的孩子往往红了脸,一溜烟跑走。肉汤端回家可拌干粮,可下面,吃得全家脸上放光,实在是经济实惠、老少咸宜。
“文革”时,“月盛斋”改为“京味香”,香则香矣,却没了文化味道。
■无论领袖、平民,进得“大北”的橱窗都是一种荣耀
正阳门东南是北京开业最早的照相馆———1922年的“大北”照相馆。大北的创业人赵雁臣的经营之道是重照片质量,投顾客所好(现在叫人性化服务)。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京剧特火,大北收买了一批旧戏装,让顾客免费扮成青衣、老生、小生、花脸留影,后来又增加了结婚照,广受百姓欢迎。
60年代,赶上定婚、结婚、孩子满月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家庭大事件,老百姓才进“大北”的门。70年代,孩子们上山下乡,80十年代上大学都是上照相馆记录人生的重要事件。如果是集体照,人们大多喜欢在照片一角印上一句特别具有时代色彩,读起来又特别提气的话。笔者翻阅曾经在大北照的三张集体照,上面的文字竟都是———“继续革命永向前”。
久不照相,难免拘谨,“大北”师傅的逗笑功夫个个了得,再哭、再闹的孩子,拨浪鼓一摇,顿时破涕为笑。再木、再呆的表情经他一幽一谐也会熠熠生彩。“大北”下得胡同也上得厅堂,许多国家领导人的标准照也出自“大北”。那时候,不讲究肖像权,无论领袖、平民,进得大北橱窗都是一种荣耀。
■“天安门疏可走马,大栅栏密不透风”
闻名全国的“大栅栏”位于前门大街的中段,60年代的大栅栏繁华至极,当你站在大栅栏对面的鲜鱼口西口(那里比大栅栏地势略高)对望大栅栏,无论晴雨,永远是密密匝匝、擦肩接踵。好多年后,听一位篆刻大师讲课时冒出一句:“天安门疏可走马,大栅栏密不透风。”如此地道的“京喻”,莫非是前门大街的子民?下课后上前一问,老先生果然祖居前门外粮食店街。
要问逛大栅栏为什么那么多人?那时候民间流传有这样一个购物口诀:买鞋内联升,买帽马聚源,买布瑞蚨祥,买表亨得利,买茶张一元,买咸菜要去六必居,买点心还得正明斋,立体电影只有大观楼,针头线脑最好长和厚———说来说去,都没离开前门大街那块风水宝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