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商业一脉,与徽商、晋商一样,京商在商业文化史上不可或缺。作为有着三千年城、八百年都历史的北京,“老字号”成为京商财富中原始的聚集地,其不仅带有京商所显著的特点,如皇商的气派、中规中矩格外讲究礼仪、和气生财等,而且身上还延续着京商的文脉。
京城“老字号”的创业多是百年前“草根”们从外地移植过来的,皇城根成为了老字号的孵化器。由于缺乏根基,靠吸取皇城根的养分“老字号”是先结果,后生根。“老字号”的文脉是断断续续,京商的历史文脉研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日前,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率先提出了京商研究课题,把京商作为北京商业研究的重要内容,并提出成立京商研究中心,创办京商博物馆,开发京商课程,编写京商教科书多角度开展京商研究。面对难得的机遇,作为北京区属老字号商业企业众多的崇文区自然首当其冲,在梳理自己历史发展脉络的同时,京商文脉的基因也渐渐清晰。
贵族性体现京味文化
“老字号”大都有过自己的辉煌,也曾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过贡献。北京“老字号”都曾不同程度地沾了皇家的光,老字号企业也常常以此为荣。
“清中期以前,珐琅一直是专供皇家享用的珍玩,绝不可传出宫外。甭说黎民百姓,就连达官贵人也鲜有涉足。”北京市珐琅厂董事长余芳君说。“
作为国家命名的惟一一家生产经营景泰蓝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其主导产品“京珐”牌景泰蓝工艺品如今已经成为了大众的收藏工艺品。”
“清朝的达官贵族就一直青睐‘月盛斋’的酱香熟肉制品,慈禧太后就曾赐给月盛斋四道‘腰牌’,作为进宫送肉的证件。”月盛斋的工会主席钱安民提起这事就充满着自豪感。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历史的积淀就是“老字号”企业的金矿。在长期发展中,老字号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其经营方式、店规店训、商店格局、字号招牌等都反映出传统文化的鲜明色彩。
如今,北京老字号已经成为了历史见证,它与城市的发展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代表这座城市甚至代表中华文化的诱人魅力。例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全聚德的烤鸭已同长城齐名,成为北京的象征。很多民间歇后语,如“六必居的抹布——酸甜苦辣都尝过”、“同仁堂的药——货真价实”等,生动地表述了老字号的品牌特色,成为京味文化的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