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央行重启特种存款 扩大回收流动性范围 央行还会打什么调控牌 -八类纺织品明年无限量出口欧盟 今年贸易顺差将超过2500亿美元 -2010年前30央企整体上市是假消息 "中国物价监管委员会"不存在 -中国保险业总资产达2.53万亿 银行业利润高增长掩盖信用风险 -山西同煤矿工开着私家车上班 循环经济园区成煤炭发展新亮点 -"嫦娥一号"计划24日下午6时许西昌发射 准备数百预案规避风险 -周济:反对教育产业化 加大财政投入 中国最具影响力MBA(榜单) -专家:居民财产性收入提升是大趋势 人均GDP翻番等于收入长4倍 -聚焦十七大报告中的新提法新表述 -三季度73家内地企业IPO融资218.56亿$ QFII额度年底扩至300亿$
老字号重拾京商文脉财富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0 月 17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作为商业一脉,与徽商、晋商一样,京商在商业文化史上不可或缺。作为有着三千年城、八百年都历史的北京,“老字号”成为京商财富中原始的聚集地,其不仅带有京商所显著的特点,如皇商的气派、中规中矩格外讲究礼仪、和气生财等,而且身上还延续着京商的文脉。

京城“老字号”的创业多是百年前“草根”们从外地移植过来的,皇城根成为了老字号的孵化器。由于缺乏根基,靠吸取皇城根的养分“老字号”是先结果,后生根。“老字号”的文脉是断断续续,京商的历史文脉研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日前,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率先提出了京商研究课题,把京商作为北京商业研究的重要内容,并提出成立京商研究中心,创办京商博物馆,开发京商课程,编写京商教科书多角度开展京商研究。面对难得的机遇,作为北京区属老字号商业企业众多的崇文区自然首当其冲,在梳理自己历史发展脉络的同时,京商文脉的基因也渐渐清晰。

贵族性体现京味文化

“老字号”大都有过自己的辉煌,也曾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过贡献。北京“老字号”都曾不同程度地沾了皇家的光,老字号企业也常常以此为荣。

“清中期以前,珐琅一直是专供皇家享用的珍玩,绝不可传出宫外。甭说黎民百姓,就连达官贵人也鲜有涉足。”北京市珐琅厂董事长余芳君说。“

作为国家命名的惟一一家生产经营景泰蓝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其主导产品“京珐”牌景泰蓝工艺品如今已经成为了大众的收藏工艺品。”

“清朝的达官贵族就一直青睐‘月盛斋’的酱香熟肉制品,慈禧太后就曾赐给月盛斋四道‘腰牌’,作为进宫送肉的证件。”月盛斋的工会主席钱安民提起这事就充满着自豪感。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历史的积淀就是“老字号”企业的金矿。在长期发展中,老字号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其经营方式、店规店训、商店格局、字号招牌等都反映出传统文化的鲜明色彩。

如今,北京老字号已经成为了历史见证,它与城市的发展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代表这座城市甚至代表中华文化的诱人魅力。例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全聚德的烤鸭已同长城齐名,成为北京的象征。很多民间歇后语,如“六必居的抹布——酸甜苦辣都尝过”、“同仁堂的药——货真价实”等,生动地表述了老字号的品牌特色,成为京味文化的一种。

来源: 商业周刊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中国浙江省中华老字号日本展在东京开幕
餐企老字号将A股上市 全聚德明日上会
前门大街将恢复皇家御道 汇集“中华老字号”
中华老字号王致和集团:要将"跨国官司"打到底
中国加强对重点行业以及中华老字号的监管和保护
中华老字号只有10%蓬勃发展 商务部将出手拯救
中华老字号百强品牌总价值460亿元 同仁堂居首位
图片新闻:
电监会拟将风电招标改为定价 设立可再生能源投融资机制
长春规划中国最大汽车产业基地 汽车业年产值将达3千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聚焦中共十七大/ 十七大前中国人事任免/ 人事任免-中央 地方
· 中国反垄断法出台 向垄断说“不”
· 直击中国各地房价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