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十七大开幕 胡锦涛作报告(摘要) 年经济增速超10% 开幕式实录 -“嫦娥一号”初定10月22日-25日期间发射 -沪指收盘报6092.06点 尚福林:中国股市正呈现经济"晴雨表"作用 -中国医改方案将以"公益性质"为核心展开 中医影响医学模式转变 -天价大米揭示中国高端农产品市场潜力 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良好 -高盛:9月CPI料涨6.3% 年内或再加息27个基点 央行今发50亿央票 -中外能源企业纷抢滩 煤层气商业化提速 山西煤企开拓非煤产业 -保监会打破企业年金业务地域限制 过去五年保险业年均增长16% -中国人民大学将申请设立国学学位 北京不再办大型毕业生招聘会 -中国拟贴息支持先进技术进口 名录将公布 "中国制造"充斥进口展
苏商这一幕:蜕变与沉浮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0 月 16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苏南模式”的批判与反思

苏商重新走进公众视线,是上世纪80年代。

其时,中国人终于从近乎癫狂的政治狂热中渐次醒来,那时贫穷犹如一根芒刺穿透复活不久的肌肤,让人疼痛不已。著名诗人舒婷在一首诗中表达了人们对摆脱贫困的向往:我是贫穷/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呵!

那个时候开始,苏南以上海为依托,乡镇企业大行其道,优越的地理位置、宽松的商业政策让苏南的乡镇企业狂飙突进。

“那时候,我们这里绝对是户户点火,村村冒烟,苏南的整个农村都在办钢铁厂、五金厂。”9月初的一天,江阴华西村党委书记、华西集团董事长吴协恩对本报记者说。

“为什么我们要搞这些?因为种田实在赚不到钱,搞小工厂之前,我们全村人拼死拼活干一年,农业总产值只有24万元,而只有20个人左右的小五金厂轻轻松松一年下来也是24万元的产值。”吴协恩对本报记者说。

当时苏南乡镇企业所采用的是“大集体模式”的发展之路,乡镇各级政府实际上就是企业老板。在我国经济转轨初期阶段,依靠其公有制性质和灵活的运行机制,苏南的乡镇企业显示出了蓬勃活力。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苏南模式政企不分、产权不清的两大弊端日益彰显,“苏南模式”由此走向下坡路。

“一定意义上讲,苏南模式自打开始就已是先天不足,那时很多的乡长、镇长同时担任企业一把手,这种官商兼具的身份,导致原先经营机制上的优势渐渐退化,而直接任命的干部也没有什么自主权和积极性。”苏商研究专家、南京大学商学院成志明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周海江向本报记者回忆,那时候更多的企业主白天在工厂为政府打工,晚上回到家则为自己做事,原料都是从工厂里拿,三五个人便匆匆开工,为自己的小金库添砖加瓦。“这样下来,不仅工厂得不到良好发展,家里的小作坊也做不大,都耽误了。”周海江说。

1994年,宏观调控开始了,企业普遍资金吃紧,卖方市场逐渐取代了买方市场,苏南乡镇企业遭遇严冬,不得不进行改制。到了2000年底,苏南地区已有8.5万多家乡镇企业完成改制,达乡镇企业总数的93%。至此,旧的“苏南模式”被扬弃,一种新的“苏南模式”诞生。

近年来,外资占苏州的GDP总额为70%左右,剩下的才是本土企业所贡献的。专家们认为,苏州只是创造了经济增长的神话,老百姓实际收入未有太大提高,今日的苏州已经沦为世界工厂,如今的苏商们在外资包围的缝隙中挣扎。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苏商发展与苏商国际化
富豪苏商的第一桶金掘自何处
苏商善审时度势 精细作业的经商智慧称雄商界
浙商Vs苏商 产业与资本谁执牛耳?
图片新闻:
长春规划中国最大汽车产业基地 汽车业年产值将达3千亿
黄种人个人基因图谱开价999.9万元 40%将捐助健康事业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聚焦中共十七大/ 十七大前中国人事任免/ 人事任免-中央 地方
· 中国反垄断法出台 向垄断说“不”
· 直击中国各地房价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