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
您在著作中提到了“中国模式”。如果我们用“中国模式”来分析 “中国城市模式”,我们能够发现什么?
2010-04-27 17:48:57
- 奈斯比特夫人:
我们认为“中国模式”很特殊,中国模式是需要在长期计划后,找到一个有效的途径。这不同于西方政治体系的思维方式,它们是很强烈地被选举所驱动。中国政治体系基本上是从上至下的动力机制,这意味着(一方面)政府可以进行长期战略规划,这样对人民有利。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人民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政府可以更好地倾听人民的问题和忧虑。举个例子,在大城市,我们必须说,在世界每个地方的青年人都会担心,我们怎么生存下去,我们怎么负担得起这么高的房租,我们怎么负担得起这么高的支出,为什么工资不能像房租这样升得这么快等等,这些是世界所有国家政府应该考虑的问题,怎么平衡这些发展。
2010-04-27 17:49:14
- 奈斯比特:
这些问题不是城市面临的独特问题,而是在全世界具有普遍性。所以我们都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2010-04-27 17:49:47
- 中国网: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城市也在发展中。在这中间出现了许多问题和相互矛盾的地方。你们是怎么看待中国出现的这些城市化问题的?你们的建议是什么?能对中国城市化问题给出你们的建议吗?
2010-04-27 17:50:02
- 奈斯比特夫人:
中国面临的一大挑战是解决人民的户口系统问题,因为这造成了城市社会产生了城乡两大阶层,因为理论上说,城市里有很多是从农村来城市工作的人,工作很多年的人。我们知道上海政府已经着手开展让城市流动工生活得更加方便的工作。但是这肯定是中国政府不管在解决任何问题时,都必须解决的城市问题。新来到一个城市工作的为这个城市创造财富的人所获得的机会,和这个城市的固定居民所获得的机会应该更加平衡。
2010-04-27 17:50:28
- 奈斯比特:
其他还有教育和交通问题。我们看到中国正在非常努力解决它的交通问题,建立领先世界的全国范围的交通网络。但是在教育方面,中国也和其他国家一样,在怎样让昨天的教育服务于今天的世界这个问题上困住了。教育还停留在昨天,我们的教育体系应该服务于今天和未来的世界。现在中国还有机会在这方面领先世界,但是还没有任何国家的任何城市能解决这么大的一个问题,特别是现在整个世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城市人。
2010-04-27 17:51:02
- 奈斯比特夫人:
我认为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世界水平。中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8%,大概两三年后可能可以达到50%。但是美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到80%。财富来自于城市化。但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美国用了上百年的时间,中国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完全的城市化。
2010-04-27 17:51:23
- 奈斯比特:
我认为真正走入城市化,以美国为例,是从美国农业工业化开始的。你知道在1900年,这不是很久以前的时间,超过半数的人是农民。但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业需要越来越少的农民。城市人口从占全国人口的3%增长到30%。中国也在进行同样的城市化进程,中国需要更少的农民。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城市在继续增长,中国城市化的脚步不会减慢。所以我们谈论的这些问题将会变得更加紧迫和更加重要。
2010-04-27 17:51:50
- 中国网: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谢谢你们把你们的新书《对话:中国模式》介绍给了中国读者。我们知道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已经发生了改变。你是怎么看待传统读书方式与数字化媒体读书方式共存这种现象的?你们对未来阅读的看法是什么?
2010-04-27 17:52:07
- 奈斯比特:
这两种读书方式确实共存。我们发现世界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说法,我们过去拿着报纸,现在我们要把所有报纸数字化了,你知道其实不是这样的。事实上是当你拥有新技术工具,像收音机、电视、电脑软件时,交流方式混合了,这种混合的交流导致报纸和其他纸质媒体变少了,它们会渐渐消失的,因为我们有替代物了。我们也有纸质书籍的替代物,但是纸质书籍不会消失。关键是要考虑,这种混合交流将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以旧的方式交流和我们以新的方式交流各占多少比例。
2010-04-27 17:52:56
- 奈斯比特夫人:
还有就是阅读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当你看一部电影时,你在你脑子里创造了一部电影,你的想象力在为你服务。而不管你是在读一本电子书还是纸质书时,你的想象力也在为你服务。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产生了创造力,你创造了自己的景象。
2010-04-27 17:53:37
- 奈斯比特:
如果我们没有创造力,我们将遇到很大很大的麻烦,所以我认为这是世界运行的原动力。
2010-04-27 17: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