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上海广州等五城市试点人民币跨境结算 降低外贸企业成本 路径图 -一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105.6 工信部将推七大举措扭转工业下滑 -中俄输油管线数周入华 俄公司希望获贷款 我成俄第一大贸易伙伴 -保监会公布保险监管及从业人员行为准则 8大保险公司被要求自查 -胡锦涛会见查韦斯 强调能源领域合作 商务部考虑向法派遣采购团 -08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9229元 中国贫困线低于国际标准 -医改对民办公办高校大学生一视同仁 温州推出"学士后"解决就业 -国家将出新规范汉字表 改进部分简化字 科技人员将有望技术入股 -"314"事件放火罪案宣判 2人死刑2人死缓 广州40多人袭击游乐场 -北京幼儿园一周20例手足口病暂关两周 6月达高峰 河南近两万例
首页>>西藏宗教与藏传佛教圣地>>西藏宗教基础知识
雪域众生的信仰(三)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9 年 04 月 01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信仰·文化

藏传佛教做为信仰体系的同时又是兼容并蓄的文化体系,对其信仰者的藏族来说文化和宗教很难有明确的界线。当我们说到藏族文化时,它的核心的价值观念来自于佛教。如果离开了佛教,藏族文化就无从说起(当然这里的藏族文化是指佛教传入以后形成的藏族文化),或者说藏族文化中那些对当今人类仍有启迪意义、仍有价值,甚至超前的观念就更无从谈起。如果没有了这些,藏族文化也就只剩下了一些原始而简陋的内容。佛教对藏族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无处不在,甚至可以说宗教信仰就是生活。佛教的气息弥漫于雪域高原,弥漫于人们的内心深处。

藏族人的价值观念即就是藏传佛教的信念,或者说佛教学说是藏族价值观的核心和基础,尤其对一些老年人和出家的僧人来说,更是如此。

相信生命轮回。佛教将一个世界分为“三界六道”,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而有六种生灵在此三界轮回,即天、非天、人、畜生、饿鬼、地狱。佛教认为“三界六道”中的各个生灵,都有各自的寿限,寿尽而又传入其他的处所,如此在六道之中不断轮回,没有尽头。印度佛教大师世亲的《俱舍论》中对此有详尽的论述,藏传佛教的不少大德的有关著作也很多。格鲁派寺院的经学院中,将《俱舍论》列为必修的五部大论之一,极为重视。因此“轮回”是佛教理解人生的主要观念,也深入信教者的意念中,而且成为根深蒂固的一种观念。一些有学识的大师、学经僧人对此有着全面透彻的了解,而一般的世俗信徒虽不能完整深刻的认识,但对“轮回”基本的含义都是非常清楚的。普遍相信人有前世、今世和后世,如同车轮滚动,永远轮回。因此,在藏族人看来,今世仅仅是生命轮回中的一站,而非生命的全部,人永远处于入胎——处世——死亡——重新转世的轮回中。同时佛教又认为“轮回是苦”,“三界犹如火宅”,无幸福可言,若有幸福也是暂时的。只是皈依佛门,修持正道,方可脱离轮回。基于对生命轮回的这种认识,藏传佛教信徒十分重视人生的未来即后世,今世是为后世准备的。因此,相对于其他民族而言,藏族不重现实,而重来世,追求生命的解脱为人生的最高价值。“轮回观念”在藏族社会时常可见,比如当小孩开始说话时,人们就会问他(她)是从哪里来的,并根据孩子最初的言行判断他(她)的前世,或者请活佛高僧指点孩子的前世。而进入老年时期的藏族人,则极为关心他自己的来世,常按自己的愿望进行祈祷,家人也为老者提前举行法事活动,并视为孝道。童年期追索前世和老年期希求好的来世,正好是轮回观念的具体体现。以生命轮回和轮回是苦的佛教理论所确立的人生观,具有广阔的视野和时空观念,从而形成一种人生的达观态度。但同时对来世的美好愿望慰藉着自身的不幸和痛苦,甘于忍受环境的艰辛、生活的贫穷,并将这一切视为是暂时的,从而一心希求来世的福报。

相信因果业报。因果业报也是佛教的重要观念之一,并据此来解释“轮回”。业即人的行为或作为,心理活动名为意业,语言行为名为口业,身体活动名为身业。六道轮回是现象,而决定轮回是因业力存在,是众生所受果报的前因与生死流转的动力,而业往往是由无明即虚妄颠倒的意识决定的。佛教认为“当一个人的生命告终时,其一生动作和行为的总和会作为一个整体产生效果,且决定转世的生存者的性格。这就是众生所作的善业和恶业都会引起相应的果报。”(《佛教哲学》方立天著)藏传佛教的经典、故事中,因果报应的故事可谓俯拾即是。人们也坚信因果律的普遍性,正如《法句经》中所说:“恶业未成熟,恶者以为乐;恶业成熟时,恶者方见恶。”“善业未成熟,善人以为苦,善业成熟时,善人始见善。”“莫轻于小恶,谓我不招报,须知滴水落,亦可满水瓶,愚夫盈其恶,少许少许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已成为普遍的观念,相信善行和恶行决定着轮回中的处境。对于今生,也常以前世的“业”来加以解释。比如某人生于富裕之家,生活美满,又有权势地位,受人尊敬,则会认为是前世行善积德而得之报应。反之,则是行恶之报。因此提倡此生应多多行善,以求来世福报。人们也常用“因果”来解释人生的许多现象,并以此来评论他人的成败。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西藏喇嘛称呼中仁波切什么意思
“藏传佛教”和“藏密”有什么不同?
藏传佛教等八条基础知识
有关藏传佛教活佛的知识
藏传佛教吉祥日、月功德表
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如何寻找?
藏传佛教的组织制度
西藏宗教大事年表
图片新闻:
温家宝:到2020年粮食产能增千亿斤 耕地保持十八亿亩
中国重型燃气轮机获突破 可作为航母动力(组图)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