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初期,北京中关村地区一块醒目的路牌,上面写着:“中国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前方500米”。
2008年11月26日,武汉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彭林祥正在宿舍上网查找资料写作毕业论文。他的“网络生涯”仅有短短几年,而生活却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说,15年前互联网对中国来说还是一场遥不可及的梦,那么今天,网络无疑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从信息时代后来者到互联网大国
1969年9月2日,有两台机器第一次连接形成了ARPANET,由分布在美国的10个节点组成,这就是互联网的滥觞。ARPANET与其他网络联结,这个TCP/IP协议于1983年1月1日正式生效——这一天被人们戏称为“互联网的生日”。
对于已有近40年历史的互联网世界来说,中国无疑是一个信息时代的后来者。“中国的互联网不是八台大轿抬出来的,而是从羊肠小道走出来的。”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感慨。
1994年4月20日,中国首次接入国际互联网,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第七十七个国家。此后,互联网便在中国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经过短短15年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网络更是作为一种新型载体,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互联网已经成长为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媒介。
今年7月2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2.53亿,首次大幅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网民中接入宽带比例为84.7%,宽带网民数已达到2.14亿人,宽带网民规模为世界第一;我国CN域名注册量也以1218.8万个超过德国.de域名,成为全球第一大国家顶级域名。报告宣称,三项重大突破已显示出中国的互联网大国规模。
中国互联网在2008年的突飞猛进与今年一系列重大新闻事件中网络媒体的突出表现密切相关,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黄澄清分析,这些事件使得更多的网民通过互联网查询相关信息,网络媒体的独特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冰雪灾害、拉萨“3·14”事件、“5·12”汶川大地震、2008北京奥运会、神舟七号……与2008的诸多大事件相生相伴,互联网已成为今天中国文化传播领域中影响巨大的、最具发展潜力的舆论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