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珠三角中小企业调查:倒闭潮还是大洗牌 湖北返乡农民工逾70万 -两部清理超期滞留高校户口档案 广东放宽二胎条件七种情况可生 -交通部框定明年万亿投资 公路继续收费 -两高明确商业贿赂 医生教师吃回扣可定为受贿罪 解释/全文/答问 -黄光裕董事会隐身 国美首回应 继续停牌 或是"最牛散户"刘芳? -私募股权基金接盘"大小非"行为渐增 09下半年A股将价值回归 -APEC称18个月内解决危机 美实体经济堪忧 注资200亿拯救花旗 -地方出台18万亿元投资计划 资金来源引关注 4万亿投资该怎么花 -周其仁:提高个税起征点人大已达共识 广西向困难民众发2亿红包 -建行公布房贷新政细则 利率可打7折 两巨头称楼价已跌25%-30%
地方政府喊出18万亿投资口号 远超财力极限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11 月 26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本报上周率先报道了《各地保增长热情高涨 投资总额已逾6万亿》。可是短短一个星期之后,地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的数字已经膨胀到18万亿,远远超过了中央提出的4万亿。

在各地政府豪言壮语的背后,记者发现,地方财政力量实际上无力负担这么庞大的开支。

地方财政最多撬动10万亿

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负责人王军表示,未来几年我国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将不可避免地有所增加,但是他同时强调,这些赤字将在国家可控范围之内。

江南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魏凤春告诉记者,财政赤字/GDP的结果小于3%,就可以理解为是处于可控范围的标准。

中国经济增长能够保持8%的增长率,按照2007年GDP的基数计算,未来3年,我国可控范围内的财政赤字为7990亿、8629亿、9320亿。三年的财政赤字总额约2.59万亿。

一般而言,政府投资会带动社会资金跟进投资。记者了解到,1998-2002年政府基础设施投资的乘数效应是3.2倍。如果未来3年的乘数效应与10年前相似,那么,地方财政可撬动的资金是8万多亿。

两者相加,政府财政赤字与地方撬动资金在未来三年的总和逾10万亿。

“政府投资的乘数效应可能远不如十年前。”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十前年,由于基础设施回报率较高、住房制度改革,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较高。而如今基础设施回报率出现负增长、房地产业进入调整,乘数效应应该达不到3.2倍。

由此可知,在最理想的情况下,我国地方政府未来3年可撬动的投资总额,为10万亿。如果一旦突破10万亿关口,很可能面临财政赤字无法控制的结局。

两种可能实现地方财赤

魏凤春告诉记者,按照现行的预算法要求,地方政府不允许有财政赤字。所以地方政府支撑的财政赤字在理论上是零。

为了让地方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保增长的目的,有专家已经开始呼吁给各个地方发行债券的权力。

“允许地方发债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困难也很大。既需要修改法律,又不要出现广国投现象。”魏凤春表示,要实现地方发债的目的,有两种方法可以尝试。一是直接修改预算法,二是让地方政府通过企业主体来发债。“但是无论地方政府发多少债,中央政府是最后公共风险的承担者。”

实业界和银行鲜有表态

根据各地的投资规划,这18万亿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实业界以及银行。然而有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目前只有看到各级政府的热情,而实业界和银行的声音却很少听到。因此他建议,地方政府的投资要取得成功,既需要政府的努力,也需要政府间的合作,更需要地方各界的配合,防止产能过剩。

该专家表示,目前我国正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这也是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政府的巨大投资应该趁这个机会,积极扶持符合节能减排的产业,同时也需要防止因为政府投资的介入而导致部分资源品价格的扭曲,导致产能过剩。因此他建议,各个地方应该在巨大投资之前加强沟通,以科学发展观的态度使本次保增长落到实处。

地方财政存隐性压力

在显性的财政压力下面,隐藏的是隐性的财政压力。魏凤春向记者表示,这是市场最容易忘记的地方。

记者了解到,自从分税制实行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土地出让及其衍生品的价格上涨。在“经营城市”的理念指引下,不少城市为了提高土地拍卖收入,积极推动房价上涨。但是在今年,不少城市房价下跌,土地流标流拍,土地财政遭遇挑战。

因此,魏凤春认为,前几年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情况不太可能出现了。不仅如此,前几年充裕的财力使得政府推迟了很多制度性的改革,从而加重了负担。比如以市场化为取向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公用品定价的改革等。

他表示,或许减税在长期内会增加政府的收入,但它必然会减少政府当期的财政收入。在外部冲击时时存在的背景下,如果没有相应的弥补措施,财政压力增大引发的风险则难以控制。不仅如此,政府在财政充裕时增加的支出具有极强的刚性,在财政收入下降时,如果这部分支出不增加甚至下降,政府的承诺便变得不可信,这会严重地影响政策的效果。(上海证券报)

来源: 上海证券报

相关文章:
地方政府出台18万亿元投资计划 资金来源引关注
沪深股市最新市值接近18万亿元
中央对地方政府拯救楼市行动采取默认态度
全国16城地方政府出招救楼市 新政或出台
中国酝酿允许地方政府发债 方案已交国务院待批复
财政部称正研究地方政府发行债券问题
图片新闻:
国家粮食局:明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每斤至少提价0.1元
扩内需首个特大工程开建 福清核电三大焦点引关注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