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旭人:世行投票权改革具有示范效应][IMF和世行春季会议闭幕 通过投票权改革和增资方案][发达国家转移3.13个百分点][世行专家称中国对世界经济复苏至关重要]
中国今天与德国换了位置,坐上了世界银行的“第三把交椅”。
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25日通过了世行新一阶段投票权改革方案,发达国家共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了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使发展中国家整体投票权从44.06%提高到47.19%;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2.77%提高到4.42%,其投票权由原来的第六位跃居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与此同时,原来欧洲三强的“权力”则被削弱,德国的投票权从原来的4.35%减少到4.00%,法国从4.17%减少到3.75%,英国也从4.17%减少到3.75%。美国维持15.85%的投票权,依然把持头把交椅。在亚洲国家中,日本从7.62%减少到6.84%,不过依然位列第二,印度从2.77%上升至2.91%,位列第七。
显然,世行的经济权力正在发生东移,特别是在向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偏移,这也打破了欧美长期垄断世行发言权的格局。对于中国而言,虽然只是往前迈了三小步,在其历史上却是具有标志意义的一大步。从鸦片战争以来的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沦为世界历史的旁观者,手足无措地面对西方商业、思想和力量的冲击。但是现在,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回到了在西方崛起之前它一度长期占据的世界舞台的中心。
世行权力格局的调整表明其开始正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地位。中国坐上第三把交椅可说是名至实归,中国经济2007年就超过了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在美国和欧盟分别出现经济负增长的时候,中国经济依然是全球经济的亮点,全年实现8.7%的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50%。
世行行长佐利克在会后指出,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得到提高反映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增长。他在本月14日的一场演讲中指出,富裕国家不能再将他们的意愿强加于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后者现在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他还表示,在世界银行先行的这种“多边主义”变化,或将对全球各经济体之间的积极合作产生深远影响。
其实,中国人已经在国际金融机构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继2008年,佐利克任命林毅夫出任世行首席经济学家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民最近也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卡恩正式任命为总裁特别顾问,朱民也成为首位担任这一组织高层职务的中国人,他将于5月初正式走马上任。
从林毅夫到朱民,从世界银行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方面固然是他们本身才能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国力和地位提升的表现。正如一家媒体所说的:中国的发展经验给了世界另外一种思路。林毅夫在世行的一系列重要意见,其实就浓缩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经验。
中国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25日会后接受部分中国媒体采访时指出,这次改革是世行历史上第一次以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为主要目标的一次治理结构改革,将产生示范意义。中国在世行中投票权的提高,将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世界银行的合作,更好地发挥中国的作用,积极促进世界银行坚持减贫与发展的共同宗旨,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吴庆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