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国新办公布中央部门 部委 两高 31省区市新闻发言人名单及电话 -两部委发布养老保险新规/全文 返城就业农民工将累计算缴费年限 -多地区试水廉租房"租售并举"引争议 明年楼市有望走向供求平衡 -中国五矿增资控股湖南有色 我国外贸增速或首现负增长 四机遇 -曾荫权:中央拟研准许人民币在港直接投资 未来人民币无贬值理由 -河北宁晋发现1000亿吨盐矿 中国向空间和地球深部探索新兴资源 -新疆今日起恢复部分网站访问业务 中国将取消入学就业乙肝检查 -公安部公布内地居民赴港澳定居条件 两岸海上直航三项新措施 -中日共同研究:南京大屠杀为反人道屠杀 英国毒贩阿克毛今被处决 -曹操高陵被质疑 领队:质疑者为炒作 年长陪葬女性应是卞皇后
首页>>科技动态
2009年国际"十大"科技新闻:"无癌"婴儿诞生(图)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09 年 12 月 29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艾滋病疫苗初现免疫效果

7.艾滋病疫苗初现免疫效果

两种独立使用均无效果的疫苗,“双剑合璧”之后,竟然给长达20余年的艾滋病治疗领域带来了历史性的突破:世界上第一种具有一定免疫效果的艾滋病疫苗诞生了。

美国和泰国研究人员描述了这两种疫苗协同作战的策略,其一负责刺激免疫系统,使其做好攻击艾滋病病毒的准备;其二则担当“助攻手”,负责增强免疫反应。9月24日,研究人员宣布,1.6万名志愿者组成的世界最大的艾滋病疫苗试验人群历时6年的试验结果显示,新型“联合疫苗”可使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降低31%。这是科学界首次获得具体证据证明,研发艾滋病疫苗是可行的。

而就在一年前,一种因在猴子试验中获得明显成功而被认为最有希望的艾滋病疫苗人体试验宣告无果而终,被医学界称为“灾难性的失败”。新型疫苗的突出表现,无疑向处于阴霾之中的艾滋病防疫投射了一丝亮光。一时之间,“分水岭”、“里程碑”、“免疫效果从无到有的跨越”等众多溢美之词充斥着报章。

然而,31%这个数字固然令人振奋,但绝对无法让人就此安心。

有效疫苗应该至少能将感染风险降低50%,但新型疫苗的免疫效果远未达到可以大规模进入临床应用的标准。另外,新型疫苗的有效免疫期有多久?针对不同的艾滋病病毒,疫苗是否具有相同效果?这些问题都还没有答案。艾滋病防治工作也并没有因此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疫苗研制依然任重而道远。

果然,最新的打击在12月14日出现。来自“第五届非洲艾滋病疫苗项目论坛”的消息称,另一项由非洲多国参与、针对一种艾滋病防护制剂的大规模试验宣告失败。

毫无疑问,艾滋病病毒复杂的变异性预示着人类还将同这一终极顽症进行漫长对抗。但是,新型疫苗的有限效果仍然为研发工作指明了一个方向,在这条路上的点滴进展,都是在一步步接近成功。

美卫星撞月证实月球存在水冰

8.美卫星撞月证实月球存在水冰

我们的好邻居月球,一直是最令人感兴趣的太空阵地之一。人类第一次探月高潮围绕美苏的竞争展开,以美国登月成功而偃旗息鼓,如今在新一波的飞月寻梦热中,美国再领风骚。

美国东部时间10月9日上午7时31分和35分,美国宇航局(NASA)成功地用一枚半人马座运载火箭和一颗卫星连续撞击月球,意图揭晓“月球上是否存在水”的谜团。但对那些披星戴月爬上天文台的人来说,当天的撞击令人失望:预期的视觉效果,地面根本没看到。

但一周后,撞击生成的月尘终于从繁复的数据中跳脱出来,其数量、形式和可见度,无不写着水冰的蛛丝马迹。11月13日,NASA宣布,对撞月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后确认,月球南极永久阴影带里存在水冰,而这次撞击至少撞出了95升水。“月球有水,且还不少”,这一足以载入人类宇宙探索史的里程碑式发现立刻成为全世界的焦点话题。

美国此次问水之旅事关其正在审核的重返月球计划,意在落月生根,跳出地球,为今后建立月球基地做准备。撞击点凯布斯坑是NASA颇费周章选中的,既位于常年不见阳光的月球南极,又在修建月球驻人基地的不远处。

整个项目耗资达7900万美元,准备了3年之久,探测器在撞击并发回数据的同时一并湮灭。大胆的行为得到的将是无价的回报。NASA此前就曾表示,有了水,永久基地便指日可待,在基地工作的宇航员们将不必再依靠地球向月球输送的水;有了水,不仅可为登月宇航员提供基本的生存可能,并且还可为火箭等航天器提供燃料燃烧所需的氧气,甚至可直接转化为氢燃料,使月球基地成为下一步探索火星的跳板。

现在,在NASA和全人类的眼前,美好图景正徐徐展开。

9.大型强子对撞机完成首次对撞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启动已久,准备更久。今年,这个庞然大物蓄势待发,准备撞开一道科学之门。在这扇门后,有着关于人类来自何处、世界由何构成的答案。

11月23日,在命运多舛的LHC重启3天后,欧洲核子物理研究中心的科学家首次成功地让两束质子束流在对撞机内同时运行并进行了质子对撞,正式迈出了LHC科学进程的第一步。尽管当时碰撞的少量质子不会出现新物理现象,但这场“科学盛宴”终于开始正式“开餐”。

11月30日,LHC创造了一项新的世界纪录,对撞机内的两束质子流都被加速到了1.18万亿电子伏特的能级,超越了之前由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加速器创下的0.98万亿电子伏特的纪录。“世界最强机器”自此实至名归。在进行短期技术维护后,LHC将于明年进行更高能量的质子束流对撞并开始主要的研究计划。

LHC在2008年9月10日波澜壮阔地正式启动,准备为宇宙起源和基本粒子的研究宫殿上添砖加瓦。但这台大机器前脚刚踏下科学的加速器,后脚就踩了刹车:在启动9天后对撞机因两块磁铁之间的电连接部件在强电流通过时融化,导致氦泄漏,被迫停止运作,欧核中心用了一年多时间进行修理和加固才又让它“复工”。

现在再回看这台对撞机跌跌撞撞的前进历程,人们可以发现,这台对撞机是为科学服务,而并不只为粒子世界效力,诸多相关科技皆因LHC得到长足进步,例如用于LHC数据分析和处理的世界最大规模“网格计算”网络诞生。其实,它的每一小段行进,都将是人类的一大步跳跃。

来源: 《科技日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科技新闻正处历史低潮 科学家不如芙蓉姐姐?
科技日报评出2007年国内、国际十大科技新闻
《科技日报》评出2008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图片新闻:
中国首个自贸区2010年1月1日启动 正与五大洲建14个自贸区
曹操高陵在河南获考古确认 死后寒酸两佳人陪葬(组图)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