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家的笔下,年轻的恒星围绕位于银河系中心的一个黑洞运转。(图片提供: NASA/ESA/A. Schaller)
按理说,黑洞的巨大引力足以将附近正在形成恒星的云团撕得粉碎。然而人们却依然看到有恒星在黑洞的周围生成。如今,研究人员在日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长滩市召开的美国天文学学会年会上为这一悖论给出了一个可能的解释:形成恒星的气态云的密度足以将自己拉在一起,从而无视黑洞的生拉硬拽。
这一发现源自对位于银河系中心的一个巨大黑洞的观察。这只宇宙中的“怪兽”的质量相当于太阳的400多万倍,然而天文学家在其附近几光年的地方居然发现了一些恒星。为了搞清这些恒星到底是如何形成的,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的天文学家Elizabeth Humphreys和她的同事,在遍布美国的超大排列射电望远镜的帮助下,对银河系的“心脏”进行了观测。
在对一类特殊的无线电信号——水激微波,可作为恒星诞生的一个提示——进行搜索后,研究人员在距离银河系中心7光年和10光年的地方分别找到了两颗之前未曾发现的“婴儿”恒星。这些信号同时表明,这一区域的气体密度比之前的测算结果大了10到1000倍。
Humphreys指出:“这些气体是如此的致密,以至于其自身引力能够帮助它们克服来自黑洞的撕拉效应。”她强调,应该将这种新的密度考虑进去,以便重新修订有关银河系中心的模型。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发现与最近针对附近另一个大型黑洞的恒星形成的计算机模拟结果相一致。
阿姆赫斯特市马萨诸塞大学的天文学家Q. Daniel Wang认为,这项研究工作为搞清环境特征如何帮助恒星在“不可能”的地方形成提供了很好的例证。他说,在银河系中心发生的一切看起来就像气态云和黑洞之间的一场拔河比赛,而这一次,气态云成为了最后的赢家。(群芳 科学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