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神舟七号的搜救模式有什么变化?
吴斌:这次任务由于搭载了3名航天员,系统的工作重点是在返回舱着陆后,必须在第一时间里赶到现场,对航天员实施营救,确保航天员的安全。所以这次搜救模式转变为“空中搜救航天员、地面处置返回舱”的组织指挥模式,一旦发现目标,部署在各区域的搜救力量迅速展开行动。空降分队待航天员出舱后,将3名航天员分别乘坐医监医保医疗救护直升机送到后支医院,返回舱的处置由地面分队负责。
记者:正常情况下从飞船落地到航天员出舱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吴斌:在有落点预报、返回舱信标工作正常的情况下,主副着陆场的搜救作用人员会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力争在第一时间到达返回舱着陆点,救援航天员出舱。如果出现了非正常情况,时间会相应延长。
记者:神舟七号如果夜间返回如何搜救?
吴斌:神舟七号是夜间发射、傍晚返回,这对着陆场系统是一个压力,因为搜救工作是在天气越来越暗的情况下。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总结了以往任务夜间搜索回收的经验,在充分发挥机载超短波定向仪和北斗导航定位综合态势系统作用的基础上,还在直升机上安装了机载红外助降设备和大功率搜索探照灯,驾驶员可以在距离地面300至500米的范围内,准确辨别出高压线、房屋、树丛等地形地貌。另外,为空降兵小组配备了便携式夜视仪,给航天员随身携带有国际救援示位标手机、铱星电话、救生信号枪、救生口哨等表位示位与通信设备。返回舱着陆后,航天员可用铱星手机与北京任务指挥所和医监医保医疗救护人员进行通话。这些举措,大大提升了夜间回收返回舱的能力,为实现快速有效搜救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记者:飞船应急着陆区是怎样划分的?
吴斌:飞船应急着陆发生在上升段和运行段,上升段又分为陆上应急着陆区和海上应急溅落区。陆上应急着陆指从火箭起飞至入轨前,沿火箭飞行地面航迹长约1860公里、宽约100公里的范围内,由于此段跨越内蒙、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省,此段又分成3个责任区;返回舱应急溅落海上区域为长约2150公里、宽约100公里的范围内,同样也分3个区域。在运行段,我们在国内外选择了10个应急着陆区,其中国内三个,国外七个。飞船一旦着陆到哪个责任区,配置在该区的应急搜救力量就会迅速展开搜救行动。
记者:如果飞船落入国外,搜救如何进行?
吴斌:我们设计应急着陆的原则是“先国内、后国外,优先选择地形条件好的地区和国外发达国家”。在极端异常情况下应急着陆国外,主要依靠飞船落点所在国的搜救力量。尽管这样的概率很小,我们还是根据国际有关规定,事先通过外交部与有关国家进行了沟通,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救援培训等工作,一切能想到问题的都想到了。(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