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50强房企13家负债率超70% 上市央企更抗跌 去年均赚7.21亿 -中国模式和自我坐标 中国社会或现"M型"分化 中产阶层凹陷 -中国重提科研举国体制 突破16个项目 每年储备百枚巡航导弹 -世界杯32强最终23人阵容名单 恐怖袭击与性病考验南非世界杯 -日本首相鸠山辞职 含泪告别 简历 回顾首相之路 菅直人或继任 -财政部公布新疆资源税改革方案 税率5% 市场担忧消费者埋单 -全国人大财经委拟建言减税助企业提工资 贫富差距逼近社会红线 -温家宝谈"天安号":朝韩若冲突中国难幸免 不袒护任何一方 实录 -工商总局:网店7月1日起实名制 记录存两年 违规最高罚三万 全文 -世贸指责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 消息称中国将只允许国企开采稀土
首页>>社会动态
中国模式和自我坐标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10 年 06 月 02 日 
关键词: 中国道路 中国的发展 中国模式 中国发展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国人对于“中国模式”的讨论就能说明这种民族主体性的错乱。这场由美国人罗默的“北京共识”一文引发的讨论,首先引起国际舆论的关注,然后才传播到国内。但是在国内讨论中,出现了媒体热闹,学界冷淡;官方重视,民间不屑的局面。讨论的结果是,国内对于中国模式的总结和定位,似乎还不如国外学者的有说服力。即便是那些力图高调宣传中国发展成功经验的人士,在各种批评之下,出于各自的考虑,最后把理论的底线推到了只谈“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甚至“中国case”。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毫无疑问和中国发展经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有着直接关系,但是也在于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至今对于自己的历史、现在和未来,缺乏共识性认识,存在着主体的模糊和认同的摇摆。

今天,我们要建构合宜的民族主体性,其关键是如何在纵向的历史坐标和横向的世界坐标中准确地定位自己。在历史坐标上,我们今天取得的成就固然是过去30年的发展成就,但有着过去60年、100年乃至5000年的“路径依赖”。从历史的长时段看待我们今天所处的位置,就会看到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有断裂和跃升,更有绵延和连续。今日之中国正是百年民族复兴的升华,千年历史的延续。而正是这种历史的绵延、传统的连续,才是今日快速发展的潜移默化动力。在世界坐标上,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只是过去150年里的新现象,1949年后的中国所取得发展成就超过了同一时期内包括印度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中国模式”也不是什么新现象,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已经受到了西方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关注,并被一些学者所总结。只是由于缺乏与更广范围世界的交往,我们得到的外部信息是不全面。

沿着历史坐标和世界坐标,我们发现,原来真的没有什么“中国奇迹”,因为中国的发展是在新的历史情势下对自身资源和优势的再开发和利用;“中国模式”也不是所谓国际人士的“捧杀式”阴谋,因为中国人一直都在探索着自己的发展道路,并且曾经取得过成功。这样,我们就能用一种“正常的”心态来看待今天的处境,用客观的标准地对待我们的过去,用清醒的头脑展望我们的未来。

所谓“正常”的心态,就是不要把中国的发展模式看作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异数”,更不要用国情说来夸大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差别。今日之中国,已经融入了世界现代化进程之中,追求着富强民主文明这样的人类共同价值。中国人所选择的制度、体制和机制既符合中国国情,更符合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因此可以有效地学习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正常的心态,可以让我们更为自信地看待我们追求的价值、我们创造出来的制度。

来源: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杂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美国近20位高官清华受训 学习“中国模式”
党报近日发4篇高官学者文章探讨“中国模式”
铁矿石三大巨头变降价为涨价 中国模式前途难料
中外专家热议"中国模式":并不多见的中国奇迹
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1949-2009)
图片新闻:
六大税制改革引关注 新一轮税改提速:突出调节收入分配
中国将建有人值守月球基地 "嫦娥二号"年底前发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