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2030-2040年间达顶峰 -今年A股融资4382亿 IPO融资远超2008年 新一批创业板今亮相 -09年十大太空发现:古老粒子大过星系 濒临消失的十大全球土特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 释放政策五大信号 -亚洲最大太阳观测站明年5月在抚仙湖建成 速度最快私人潜艇试航 -北大5学者建言审查拆迁条例 称与宪法抵触 人大首回应搬迁说 -湖南发生校园踩踏事件已致8人死26伤 系调皮男生堵住楼梯口导致 -金融海啸对亚太富人影响轻微 七成内地富翁资产增幅居亚太之首 -国家标准委就电动自行车标准所做说明引热议 川申请叫停新国标 -盘点迪拜26建筑奇迹:从摩天塔到旋转大厦(图) 迪拜游叫价37800元
首页>>发展观察
党报近日发4篇高官学者文章探讨“中国模式”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09 年 12 月 09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尽管所谓“中国模式”在2009年成为全球媒体热门话题,但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近日罕见地发表4篇集中探讨“中国模式”的文章,均对这一提法表示不同看法,显示出官方竭力在西方媒体“捧杀”中国时保持清醒态度。4篇文章的作者身份均相当重量级,包括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党校前副校长李君如,全国政协外事委主任、原国新办主任赵启正,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施雪华,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邱耕田。

主张“特色”慎提“模式”

李君如在题为《慎提“中国模式”》的文章中认为,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讲,他并不赞成“中国模式”这个提法,而是主张“中国特色”。“邓小平曾经希望我们到2020年,中国各方面体制能够定型。但中国改革开放到今天,我们的体制还没有完全定型,还在继续探索。讲‘模式’有定型之嫌。这既不符合事实,也很危险。危险在哪里?一会自我满足,盲目乐观;二会转移改革的方向,在旧体制还没有完全变革、新体制还没有完善定型的情况下,说我们已经形成了‘中国模式’,以后就有可能把这个‘模式’视为改革的对象。”李君如写道。

更倾向于“中国案例”

赵启正的文章标题为《中国无意输出“模式”》,他给出的理由是:“模式”一词含有示范、样本的涵义,但是中国并无此示范之意。文章称:“所以,我们用‘中国模式’这个词就得十分小心,我更倾向于以‘中国案例’替代‘中国模式’。它应该是新中国60年以来,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理念、政策、实践、成果和存在的问题的概括。要强调的是这个模式或案例处于现在进行时,它还在发展中。”

“中国经验”留出余地

施雪华则认为“中国模式”为时尚早,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关于中国特色发展经验和道路,简称“中国经验”、“中国道路”比提“中国模式”更加科学、合理,也给未来“中国经验”、“中国道路”有可能上升为“中国模式”留下余地和空间。

中国的发展是有代价的

邱耕田的观点是当务之急是注重科学发展。他指出,中国在发展中遭遇到了一系列十分严重的问题,在实现着进步的同时却又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虽处“盛世”但更有危机存在,中国的发展是一种高代价的发展。如果这种发展的高代价性被“中国模式”所包括,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中国模式”的不成熟和不完善,而这种有待成熟和完善的模式应当是不具有示范和推广价值的;如果不被包括,则又说明了所谓“中国模式”的片面性和不符合实际性。

事实上,李君如的观点曾在10月份的《社会科学报》上发表,而赵启正也在11月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研讨会的演讲中表达了类似观点,但鉴于《学习时报》的影响力,此次集中看法的文章,体现出官方对于“中国模式”的最新看法。

来源: 成都日报

相关文章:
赵启正:“中国模式”准确说应叫“中国案例”
澳加鼓励中国参与矿产投资 铁矿石谈判将至 "中国模式"命运难料
铁矿石谈判将至 “中国模式”命运难料
新一轮铁矿石谈判暗战开局 "中国模式"走上台前
铁矿石三大巨头变降价为涨价 中国模式前途难料
进口铁矿石库存过亿吨 中钢协称市场秩序混乱 谈判争取中国模式
图片新闻:
中国85%家庭买不起房 房价远远超出家庭收入
国家地理09十大太空发现:古老粒子大过星系(图)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