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拉萨三月八日电 题:管窥西藏戍边武警生活
中新社记者 德永健
与多数同龄人相比,一九八七年出生的李争光显得有些特殊。这位外界眼中不折不扣的“八0后”没有手机,不能上网,每周只能在周末抽空看看电视剧,三年里只回过一次家。
三年前李争光从安徽入伍到西藏,成为武警西藏总队拉萨支队尼木县中队的一名战士。如今,已是一级士官的李争光,与其他平均年龄十九岁的战友驻防在尼木县这片战略要地。
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南麓、雅鲁藏布江边的尼木县地势险要,历史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一九五九年与一九六九年,“藏独”势力曾先后在此制造武装叛乱,至今该县烈士陵园长眠着七十多名在平息叛乱中牺牲的烈士。
“守卫”是李争光与战友们的第一职责。中队指导员余涛介绍,自去年拉萨“三·一四”事件以来,中队战士在周末基本都没有放假并进行了大量针对性训练。
“我感到‘三·一四’之后战士们在训练上的干劲更足一些。”余涛说,“他们在电视上看到那些惨痛场面,心里有一种隐隐的痛疚,这份保护好老百姓生命财产的责任感压在肩头,让他们在平常训练中出了更多力,流了更多汗。”
除了防暴训练,学会如何与藏族民众交流也是李争光与战友们的“必修课”。每周他们都会了解学习相应的民族政策,附近中学的藏语老师也会一个月来中队一次,教授日常生活用语,以使战士们能够在执勤中与藏族民众顺畅交流。
受高原特殊地理条件和气候影响,尼木县夏天多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此时,拿起救援工具赶往现场救人,成为这些戍边武警的另一重要任务。
李争光回忆,二00七年八月末,几名藏族矿工因泥石流被困在尼木河中一辆拖拉机上,由于当时水流湍急,救援工具不足,整个救援过程险象环生。
“当时水流把我和一名矿工都冲走了,所幸我水性好,一把抓住已经吓呆的矿工,慢慢地把他推到了河对面。事后被救藏族矿工特地来到中队与我们合影留念,以示感谢。”李争光说。
夏忙时帮助藏族民众收青稞,新年时帮助藏族乡亲大扫除,有时还被请去帮助抬东西——这些看起来有些琐碎的事情都是中队武警的“分内之事”。与之对应,夏天藏族老乡会主动过来割草,退伍仪式上附近学生会赶来欢送,每逢传统佳节警民联欢也是多年的保留节目。
来到西藏后,李争光的肤色被晒得更黑,初到高原时的缺氧也让他一度很不适应,然而回想三年武警生活,这位哥哥在北京当兵、一看到国庆阅兵踢正步场景就很激动的小伙子说,脱下便装、换上“橄榄绿”时他已明白,身为武警需要无私,也需要奉献,“把青春献给高原、边疆,我心里还是很快乐”。李争光说。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