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城里人尊重
居民一有事就找他,家里的电话竟成了“救助热线”
刘志卫收完裕华社区的垃圾,太阳正从天边升起。他整理好板车上的垃圾,用手背抹去额头的汗水,弯腰抓起板车的皮带挂在肩上,两手扶着车把,身体与地面形成夹角,拉着板车吃力地向前移动——他要将垃圾拉到一公里外的垃圾场。
“他能给居民留下好印象,全凭他为人本分、踏实。”妻子张春兰说,丈夫在居民中的信誉度很高,尤其一些空巢老人,有事就打电话找他,家里的电话竟成了“救助热线”。每次接到电话,哪怕半夜三更,他从不推托。
居民刘大婶说,凉水井113号的王大爷,3个女儿都不在身边,与老伴李婆婆住在一起。有一天晚上,王大爷突发疾病,李婆婆急得不行,打电话找到刘志卫。刘志卫放下电话,出门叫上一名“棒棒”,将老大爷抬到南岸区第一人民医院。因抢救及时,王大爷脱离危险。
几天前,凉水井38号80多岁的陈大爷不慎跌倒。接到陈大爷女婿打来的电话,刘志卫赶到现场,与另一名“棒棒”一道,把陈大爷抬到了附近医院。“他们觉得我信得过,有事总爱找我。”刘志卫乐此不疲。
“但有一件事一直让我耿耿于怀。”刘志卫清楚地记得,刚进城不久,谦泰路一个婆婆叫他帮着搬电视。他搬完电视刚到家,婆婆随后赶到,说他偷了一件毛衣。无论刘志卫怎么解释,婆婆还是不依不饶……第二天,婆婆急猴猴地赶来给他道歉,说毛衣在家找到了,冤枉了他。“有城里人把乡下人当贼防,没得到主人许可,我绝不进别人房间。”这一直是刘志卫的原则。那事儿,尽管洗清了冤屈,却成了他心里永远的伤疤。从此,那位婆婆再找刘志卫帮忙,刘志卫总一口回绝。“我虽是农村来的,但也有自己的尊严。”
让刘志卫欣慰的是,裕华社区有个姓李的咸菜老板,认为他做事踏实,3年来一直替李老板装卸原料,且价钱不菲。他记得,第一次帮李老板卸完货,李老板问他要多少力钱,刘志卫说随便给点。李老板硬要他自己说个数,他大着胆子说要60元,岂料李老板一口否绝,给了他100元,还说了一句:“我不能亏待你。”打那以后,刘志卫成了李老板的专用装卸工,价格也从最初的每吨10元涨到每吨16元。
圆了城市梦
“现在各种家电基本齐了,终于有了城里人家的样子!”
倒完垃圾,刘志卫挑着箩筐进入弹正街。当他担完两个社区的垃圾,时针已指向“10”。然后,他把可回收垃圾装上板车,疲惫地回到家中。
“买房前租房住,最多一年我搬过四次家。”刘志卫觉得,长期打游击不是办法。为此,他用多年的积蓄,于5年前买下了现在的商品房。房子虽不豪华,但属小区房,窗明几净,温馨舒适。
有了房,刘志卫觉得自己在城里完全站稳了脚跟,之后把自己和妻儿的户口迁来,让孩子在城里上学,一家人终于成了城里人。
“这些家具是一件一件添置的。”买了新房,刘志卫把钱花光了,搬进新房时,除一台旧电视什么也没有。于是,他和妻子制订计划,先攒钱购置一些简单的家具,然后再添置冰箱、饮水机。去年大旱时,一家人热得受不了,他省吃俭用,买了一台空调。“现在各种家电基本齐了,终于有了城里人家的样子!”说这话时,刘志卫的脸上洋溢着幸福。(作者:向军 刘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