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油治标,堵漏治本
李相方评价道,英国石油公司采取的漏油收油方法,总体是可行的。
“因为,在深海,漏油量如此之大,很难有更好的收油办法。”李相方说。
最初,英国石油公司使用一个大罩子放在海底3个泄漏点中的1个泄漏点之上,收取漏油。但几天后,因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堵塞了大罩子,从而宣告失败。重型的大罩子收取漏油,产生了一定效果。大罩子结构简单,在海底稳定,能够抵抗一定的冲击。“作为一个应急措施,不失为一个有创意的想法。”但是,在深水条件下,还有很多潜在的影响因素难以预测,如油的吸附、结蜡、水合物的生成等,都有可能堵塞管道。较长时间在深水压力温度环境下,大罩子有效流道的减小,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接着,英国石油公司使用“切管盖帽法”有效遏制了原油不断泄漏入海的状况。这种方法是将防喷器上部的隔水管和钻杆切断,在漏油油井切断口盖上一个“盖子”,透过盖子顶端的漏管,把漏油输送到海面上的输油船上。它利用虹吸原理将漏油抽吸到海面上的输油船。这种方法能够把大部分原油收到输油船,但无法做到全部收回,仍有很多的油气通过“盖子”上部的通气孔,流入海洋。
在墨西哥湾随后到来的飓风季节,这种方法面临巨大的挑战。英国石油公司随后又使用一个软管和节流管汇系统,抽吸出更多油气。这个系统和“切管盖帽法”共同收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7月18日,工程师测出墨西哥湾的油井有渗漏迹象,对井喷油井的堵漏工作仍在不断探索中。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石油公司尽管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收油措施,但这起事故明显不同于海上油轮漏油事故。油轮的容量是一定的,且是有限的。但这起海上漏油事故是一口油井”,李相方强调,“油井连着油田,而油田的储量是油轮无法比拟的。因此,对此次事故而言,大家的直觉是要多收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将井喷的井压住,不让其再喷,才是关键所在。”
据了解,英国石油公司采用了两种堵漏措施。首先是用来最终解决问题的救援井计划,还有一个就是已经失败的“灭顶法”。英国石油公司计划在两口新井中泵入高密度钻井液,从而将地层流体压回地层,并注水泥将井眼封死,从而彻底堵住漏油。5月2日,英国石油公司开始救援井的施工,5月16日,开始打第二口救援井。据介绍,早年在科威特压井灭火时,我国救援队伍也采用过同样的手法。
但是,救援井要采用一系列的高新技术和专门工艺及工具,在深水状态下,其进度自然不会太快。据说,最快要到8月才能完工。
基于英国石油公司采用一个大罩子收油的“治标”方法,日前,李相方教授率领博士生任美鹏、尹邦堂,硕士生张兴全、徐大融、雷林,与中海油研究总院钻井专家刘书杰、耿亚楠、朱磊等提出,将收罩子改为“治本”的压井控制器。要点是大罩子顶部改为常用防喷器,下部与原井口通过注水泥固结,之后进行压井控制,如果顺利,可以代替救援井。6月18日,该方案通过电子邮件发往英国石油公司的征集救援网站。6月22日,英国石油公司工作人员在电话中表示,方案已经收到。尽管后来没有进一步消息,但是7月15日再下入的罩子,就已经是防喷器了,只是该装置与原井口之间用螺栓连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