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市场化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政府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很大作用。目前的政府管理,在组织架构、管理方式、运行机制等方面,与计划体制下相比,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在充分肯定政府作用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如果政府依然强势不改,继续扮演经济建设型政府的角色,忽视或者淡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甚至继续把大量的公共财政资金投资于竞争性领域,继续强化政府的行政审批色彩,其结果,不仅会导致市场作用和行政权之间的扭曲,引发政府行为的紊乱,助长权力行使的非理性,而且还有可能引发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使政府的公信力大大下降。因此迫切需要我们加大以政府自身改革为中心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进而推动政府转型。
中共十七大是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成绩的总结,也为包括行政体制改革内在的各项事业在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认为,从十七大报告中透视出来的未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改革的理念与目标
中共十五大提出“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十六大提出“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而在十七大报告中,“精简、统一、效能”这六个字并没有出现,反映出随着形势的发展,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目标和理念上的一些改变。
在改革的初期,当时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下来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等问题,精简机构和人员成为当务之急。而随着我国几次比较大的机构调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人员的“精简”已不再是主要问题,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做好现有部门、机构之间权力关系的理顺,“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这体现出一种理念上的变化,从注重机构、人员数量的比较表层的改革转向注重提高现有人员工作效率,协调部门之间权力等深层次的内容。
关于改革的目标。十五大报告提出“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十六大报告提出“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十七大提出“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相比于十六大,这次的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决策、执行、监督”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细化了对这三者的要求。
十七大报告还指出“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这反映出政府高层越来越将行政体制改革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对待。
二、对新时期政府的角色要求与职能定位
我认为十七大报告中,对于今后政府的角色有了认真的思考和明确的定位:“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从这些表述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两点:
一是要建立一个“责任政府”,其标志是有“健全”的“政府职责体系”。政府管理着社会公共事务,政府管理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是绝不意味着政府在花钱的时候,不对纳税人的钱负责任。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对自己的行为高度负责的政府,一个职权与责任相协调的政府。
二是要从以往管制、管理转向服务的新观念,建立“服务型政府”。政府最终是要为纳税人服务的,纳税人不交钱,政府一天也存在不了。所以我们提出要树立着以公众、老百姓为中心的新的政府管理理念。在这个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包括信息化在内的各种先进手段。
行政体制改革还要求处理好政府同社会、企业的关系,这从本质上看也是一个政府职能如何定位的问题。政府职能定位总体是解决公共问题,具体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四个方面,所有非公共问题不是政府长项,要让位给市场,让位给社会。因此我们现在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治理创新,就应该按照这样一种政府职能定位,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
在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以及“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论述,正是反映了这一理念,表明政府今后要朝着加强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目标迈进,而不是过多的干预企业,也不是过多地干预市场。
我们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中,主要应该解决五个问题。第一,要加快审批制度改革的步伐,减少政府对市场、对社会过多的干预。第二,要反对和打破地方行政性垄断。第三,要加强中长期计划。第四,加强对重要领域的行政监管。比如市场秩序、社会秩序的维护,这都是重要领域。第五,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