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黄菊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今晨在北京逝世 享年69岁 黄菊简历 -本周大盘下挫 700个股跌停 阶段调整展开 股市市值一周减少5% -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遭尴尬 实际操作难 新<破产法>细则待出台 -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全文 负责人答问  -无锡宣布恢复正常供水 市民6月份水费半价 水危机谁最该反思  -中国拟5年内建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广州指令性调控垄断企业工资  -36个大中城市肉价大幅大涨 民政部:确保低保家庭生活不受影响  -劳动保障部拟补8千亿养老保险空账 -商务部:外资并购仅占我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 逾4成顺差源于虚报  -石油商业储备发端 中石化奏第一响 核电"十一五"将实现三大任务
2006年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3 月 13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双重历史进程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经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和突破口。

·面对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压力、化解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巨大压力、 “市场化”和“行政化”内在冲突加剧的压力,政府转型具有现实型、迫切性。

·政府转型要确立三大目标:由计划经济下的管制型政府向市场经济下的服务型政府转变;由单一的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治理型政府转变;由传统的主要靠手工政府管理向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导的现代化政府管理方向转变。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不仅要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适应社会公共需求的变化,还要符合改善公共治理结构的要求。

·未来中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从整体上有新的战略规划和制度设计,必须注重整体制度设计、政府管理法制化、公共政策制定系统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在2006年的各项改革中,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无疑是最重要的改革之一,也是对其他改革进程具有重要影响的一项改革。总的看,2006年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整体推进的同时,在一些重点领域明显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如加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实行行政问责,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完善行政绩效的评价等。与此同时,政府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化包括自身改革在内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呼声,也日渐升高。因此,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势和走向,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在梳理、分析2006年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就的基础上,对未来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2006年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

2006年3月,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继续强调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并将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列为“十一五”期间的改革重点。在随后召开的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上重申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指出:中国近期改革的着力点首要是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温家宝总理在专门研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并强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重点要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完善宏观调控体制、机制和方式,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健全市场监管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完善社会政策,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及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为群众办实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三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防止滥用权力,坚决惩治官商勾结、商业贿赂等腐败行为,塑造政府良好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

应当说,党中央、国务院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高度重视和部署,为2006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重要保障。

纵观2006年的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整体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和突破口。其基本含义是: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依靠高效管理,而管理必须以科学发展为方向;在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利益协调,保证可持续发展。

第二,通过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2006年针对宏观经济中房地产、土地等领域出现的一些问题,中央采取了一系列严厉举措,持续不断地进行宏观调控。在此期间,虽然遇到了种种阻力和困难,但都没有动摇中央对宏观调控的决心。由于采取的措施及时,所以有效遏制了经济领域一些问题的发展,从而保障了全年经济的平稳健康的发展。

第三,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深化反腐败斗争、推进政府的廉政建设有机地结合。加强政府的廉政建设,加大反腐败的力度,是2006年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特点之一。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

开展了治理商业贿赂的专项工作。2006年1月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从此,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在全国各地各部门展开。据统计,2006年1月至10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商业贿赂犯罪案件8010件,涉案总金额8.8亿余元。其中5万元以上大案4249件,占立案总数的53.05%;处级以上要案894人,厅级以上78人;国家公务员2164人。

地方换届严防“买官卖官”,为党的十七大顺利召开创造条件。2006年5月,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发出《关于在地方党委换届工作中进一步严肃组织人事纪律的通知》,要求进一步严肃组织人事纪律,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保证地方党委换届工作顺利进行。《通知》强调,对受贿卖官的,要依纪依法严惩,对行贿买官的,一律先免去职务,再按规定处理。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共查处换届期间的违规违纪案件70起,处理有关责任人130多人。为保证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换届顺利进行,中共中央办公厅还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等三个法规文件。

公务接待费用纳入财政预算。2006年11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规范党政机关公务接待,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反腐倡廉、改进机关作风的一件大事。国务院所属部门要带头贯彻执行《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认真规范公务接待行为。要将公务接待费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公开透明、接受监督。广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切实提高对规范公务接待重要性的认识,杜绝铺张浪费行为,勤俭办一切事业,树立良好政风,努力建设节约型政府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将民意调查列入干部考核程序。2006年夏天,经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印发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要求综合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和综合评价等具体方法进行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引入民意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成效和形象的社会评价。将民意调查作为考核评价干部的具体方法,列入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程序,在中央发布的有关文件中还是第一次出现,显示了中央改善干部考核体系的决心。

国际反贪局联合会在中国成立。2006年10月22日至25日,国际反贪局联合会第一次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在中国召开。与会代表通过了《国际反贪局联合会章程》并共同签署了大会决议,选举产生了国际反贪局联合会的领导机构,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当选为第一届国际反贪局联合会主席。国际反贪局联合会的宗旨是促进《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实施,为进一步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后,中国政府于2006年1月13日向联合国秘书长正式递交了批准书和政府声明。2006年2月12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生效,中国成为公约的缔约国。

中国清廉指数有所上升。“透明国际”组织最近公布的2006年度清廉指数排行榜显示,中国清廉指数已由3.2上升到3.3,中国大陆2005年排名第78位,到了2006年,在新增加4个国家的情况下,在163个国家和地区中跃升至第70位。

第四,在政府管理中试行行政督察制,探索新的监管模式。为了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条块关系、保障政令畅通、破除地方保护,2006年在一些政务领域试行行政督察的监管模式。如在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统计局等中央部门相继建立督察制度。至此,多数执法部门正从地方政府序列退出,改为中央或省以下垂直管理。

2006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在其督察范围内,国家土地督察局可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派出国家土地督察专员和工作人员进行巡视与督察。国家土地督察局的成立,使各地方国土资源部门面临各项事权的重新梳理与调适。归属地方的土地管理职权并没有因为督察局的设立而上收中央,但在原有事权划分不变的前提下,督察局将进行垂直“监督”和“调查”。

与此相类似,地方统计系统数字的真实性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的统计体系。2006年在这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和改革。在一些地方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试点。此外,国家统计局已在全国绝大部分省份组建完成其直属的调查总队,这些省级调查总队已开始正式运转。

垂直管理的扩大和督察制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地方保护主义带来的危害,为维护政令通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五,通过电子政务,大力推进政务公开。2006年,中国政府在推进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透明政府、亲民政府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政务信息公开有了新进展。

2006年1月1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标志着我国政务公开和政府创新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目前,国务院有55个部门及直属单位建立了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36个部门和单位建立了政务公开制度。全国乡镇普遍推行了政务公开,并逐步走上了规范化轨道;85%以上的县级和83%的地市级行政机关实行了政务公开,省级政府部门的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湖北、甘肃等地方政府在全国率先进行了财政与编制两公开,带来了巨大的示范效应,政务公开已成为各级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据统计,目前已有80多部法律、行政法规包含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12个省(区、市)和16个较大的市制定了专门规范政府信息公开活动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草案)》,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公布施行,这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的政务公开与依法行政。 【摘自中国(海南)改革研究院《2007中国改革评估报告》】【撰稿人:汪玉凯,杜治洲(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张勇进(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黎映桃(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吴倚天(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相关文章: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展不理想 部门与民争利
过半专家认为2006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基本没有进展
过半专家认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07年改革重点
新阶段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确立三大目标
迟福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现实需求与目标选择
改善公共治理结构成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重点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展望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西气东输首批气田建成 可供气30年80多城市受惠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