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下携手抗冬 共铸市场信心
空前的寒冬及其造成的市值急剧缩水,客观地令市值管理成为现实的需要。回首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实践,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特点一,宏观微观双管齐下。面对市场的非理性下跌,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率先践行市值管理。2008年6月17日是三一重工限售股全部解禁之日,根据股权分置改革的有关法规,三一重工从此正式踏入了全流通时代。可是,大小非的解禁恰恰是市场最为担心的一个因素,它严重影响着人们对市场供求的预期,对市值缩水大潮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于是,三一重工的大股东三一集团在这一天主动发布公告,公开承诺将6月17日的解禁股继续锁定两年,并宣布此前已经解禁的股票在未来两年内如股价不低于6月16日收盘价的两倍不在二级市场减持。三一集团的这一举措在市场上引起了极大反响,对稳定市场预期、提振投资者信心产生了积极影响,三一重工股票当日涨停。在三一效应的作用下,此后解禁的上市公司大股东纷纷效仿,自愿延长禁售期或自愿提出新的解禁附加条件。据统计,在随后的六个多月里,先后有260家上市公司大股东主动延长禁售期,更多的上市公司结合自身的特点,推出了其它形式的市值管理措施。
2008年的市值管理不仅局限在上市公司微观层面上,在宏观层面上同样可圈可点。下半年,特别是华尔街金融危机暴发以后,宏观层面出台的举措可谓接二连三。首先,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从年初的“双防”、年中“一保一控”变成年底的“一个确保”,货币政策由“从紧”变“适度宽松”,财政政策由“稳健”变“积极”; 二是推出振兴经济十条措施,宣布未来两年投资4万亿的投资规模;三是制定行业振兴计划,九大行业振兴计划陆续制定;四是统筹部署金融市场发展大计,出台发展金融市场的九条意见;五是针对证券市场的非理性下跌,两度运用税收工具,先后调低证券交易印花税和改证券交易印花税双边征收为单边征收;六是出台相关规定,规范大小非的减持行为;七是提高上市公司分红要求。分析这些宏观举措,可以发现,它们有的作用于证券市场的基础??实体经济,有的涉及到证券市场的供求关系,有的关系着证券市场的基础建设,但条条举措都聚焦一点,即信心。
特点二,重点聚焦信心。弱市下信心比黄金还重要,宏观经济如此,证券市场亦如此。2008年的寒冬让人们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实践也主要是围绕着信心两个字而展开的。国家出台的4万亿投资、行业振兴计划和发展金融市场九条意见提振的是信心,监管部门规范大小非减持行为提振的是信心,上市公司大股东自愿延长禁售期提振的还是信心……为了提振市场信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行动起来了、民营控股上市公司也行动起来了,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行动起来了、二股东也行动起来了,沿海地区的上市公司行动起来了,中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也行动起来了,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拓创新,纷纷加入到市值管理这场伟大实践之中。
特点三,手段推陈出新。证券市场是一个创新的市场,应对空前的寒冬,更需要创新。2008年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创新成风,管理形式和手段推陈出新。除三一重工们的自愿延长禁售期或提高解禁条件外,其它的手段创新还有:
1、增持潮应运而生。2008年8月28日,中国证监会修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对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行为的监管变事前报批为事后报备,鼓励大股东在弱市行情下增持。在股指持续下跌、市值大幅缩水、上市公司价值严重低估的背景下,受中国证监会此举的推动,“增持潮”应运而生。据统计,从证监会新规颁布到2008年12月底这短短的4个月时间里,发布增持公告的上市公司达到172家,其中有141家是大股东增持,占比81.98%;还有31家是高管增持,占比17.42%;就增持次数而言,数据显示,上市公司大股东及高管采取增持行动共计430次,平均每家2.5次,增持最多的为长城通信,先后增持14次,增持数量最多的为攀钢钢钒(000629),累计增持达3.28亿股。
中央企业是增持大潮的生力军。2008年9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开表示支持中央企业增持上市公司股份,并宣布汇金公司将增持上市银行股票。马上,中国石油(601857)集团动用资金超过7亿元增持中国石油股权;汇金公司分别增持工商银行(601398)、建设银行(601939)和中国银行(601988)股权200万股,并表态将在未来一年内继续增持;中国联通(600050)集团增持中国联通近5000万股。从增持资金来看,攀钢钢钒、中国石油、西山煤电(000983)、中国联通、中国远洋(601919)、长城股份、明天科技(600091)、西水股份(600291)、新兴铸管(000778)和攀渝钛业(000515)等10家公司股东增持资金均超过了10亿元;还有超过40家公司股东增持资金也超过了1亿元。
上市公司高管的身影在增持大军中也不时出现。中泰化学(002092)、新大洲a、宜科科技(002036)、金融街(000402)、大龙地产(600159)、北京城乡(600861)等上市公司的高管们,先后出手增持公司股权。
2、回购风由此发端。作为弱市中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有效手段,回购不但象增持那样可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而且还具有直接提高公司的每股盈利能力的效应。2008年,回购现实地进入了管理层和上市公司的视线。2008年6月5日,丽珠集团(000513)正式公告,将拆资最多1.6亿回购公司的b股。4个月以后,2008年10月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的补充规定》,减化程序,提高可操作性,方便上市公司回购。10月31日,股价从此前不久的增发价29.9元/股跌至2.72元/股的“破发”公司天音控股(000829)正式打响a股回购第一枪,公司董事会发布回购公告,回购数量最高为2000万股,回购资金最多为7000万元。时隔不久,每股净资产达2.87元/股而股票价格仅为2.54元/股的“破净”公司海马股份(000572)也于11月4日发布了a股回购董事会公告,回购数量最高为3000万股,回购资金最多为1亿元。12月13日,天音控股公告,首次在二级市场上实施回购行动。
在中国证券市场,回购一词并不新鲜,有关回购的法规早已有之,但真正付诸实施,特别于服务于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天音控股和海马股份开的还是市场先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内在价值被严重低估,共同目的在于增强公众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提升公司的资本市场溢价能力,共同效果是取得了良好的效应。通过回购,天音控股和海马股份的第一大股东的控股地位有了进一步增强,其股票在二级市场上也均有不俗的表现。
3.股权激励探索不止步。2008年的市场环境对股权激励机制的推行考验不小。一方面证券监管部门规范新措的推出和国资委等部门有关考核分配新政的出台,使此前上报的股权激励预案出现了不适应,对新的股权激励方案的制定提出了新要求;另一方面股指的一跌再趺,使一个个在牛市环境里制定的股权激励方案,因股价的骤变而无法行权,失去意义。面对考验,人们对完善考核激励、通过利益纽带增强核心团队价值创造冲动,实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的追求没有放弃。2008年,沪深两市有40家上市公司推出了激励方案,其中12家获股东大会通过,7家开始顺利实施。
股权激励在中国证券市场属于近几年才出现的一个新鲜事物,其发展历史并不长。从首次披露股权激励方案的时间来看,股权分置改革以前出台激励案例的公司十分有限,2006年披露激励方案或意向的上市公司骤升至106家,2007年因相关监管政策调整的因素全年仅有23家上市公司推出激励计划,2008年股权激励计划的推出又掀起一个小高潮,88家上市公司先后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或意向。从推进进程来看,2008年大部分上市公司的激励计划正在有序推进。在相关的243家上市公司中,除88家披露的是激励意向,其余155家均正式推出了激励方案,这其中公布预案的有49家,已通过股东大会决议的有22家,进入实施阶段的有40家。
图表9:股权激励上市公司部分数据统计表
市场
|
公司家数
|
首次披露时间
|
公司家数
|
进程
|
公司家数
|
股票来源
|
公司家数
|
激励模式
|
公司家数
|
深圳市场
|
124
|
2008年
|
88
|
意向
|
88
|
发行股份
|
107
|
股票期权
|
134
|
(中小板)
|
47
|
2007年
|
23
|
预案
|
49
|
存量股份
|
42
|
限制性股票
|
21
|
上海市场
|
119
|
2006年
|
106
|
决案
|
22
|
回购
|
11
|
管理层持股
|
15
|
总计
|
243
|
2005年以前
|
26
|
实施中
|
40
|
其他来源
|
3
|
激励基金
|
13
|
|
|
|
|
中止
|
44
|
未明确
|
80
|
股票增值权
|
8
|
|
|
|
|
|
|
|
|
未明确
|
52
|
特点四,价值经营意识增强。市值管理的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决定市值的基础价值创造,也包括影响市值的关键价值实现,还包括撬动市值的杠杆价值经营。如果说2008年宏观环境给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增加了困难,2008年市场环境给上市公司的价值实现提出了挑战,那么,2008年也给上市公司的价值经营带来的是机会。许多上市公司纷纷抓住行业景气的低谷和上市公司价值的低估所构成的历史性“双低”机会,施展价值经营拳脚,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除前述的增持和回购以外,横向的股权并购是2008年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中价值经营的典型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