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反复复的股指走势,让投机者看到了短线炒作的机会,这其中居然也包括上市公司的高管们。今年的股指走了不到两个月,就有多家上市公司因为各种与减持有关的“小动作”被监管部门谴责。相关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如果此类事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很可能使不少投资者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从上市公司高管那里“高位接盘”。
股东违规减持渐成家常便饭
早有人士统计,今年是大小非解禁最为密集的一年,随着大小非减持越发频繁,很多上市公司高管违规减持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兴发集团最近就公告称,公司第二大股东兴山水电减持公司股份违规,将卖出公司股票误操作成买入公司股票,出现了短线交易的情形,违反了有关规定。
公告显示,兴山水电原持有公司股份2629.16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0.43%,其中无限售流通股960万股。2月23日,兴山水电在卖出公司股票时,因操作失误,将其中卖出“兴发集团”8万股操作成买入8万股,当即成交,买入价格为16.29元/股,获利6400元。
兴山水电由于操作失误造成了此次买卖公司股票行为违反了《证券法》“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上市公司股份5%以上的股东,将其持有的该公司股票在买入后6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后6个月内买入,由此所得收益归该公司所有,公司董事会应当收到其所得收益”的规定。
就在兴发水电“乌龙球”事件的同时,刚刚就任杭汽轮B副总经理的张树潭就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减持了公司股份1.86万股,构成违规减持。此前金德发展也披露,今年2月6日,公司二股东上海立鹏科技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85万股,占总股本的1.17%。此次减持前,上海立鹏持有上市公司666.34万股,占总股本的9.14%;减持后,上海立鹏持有公司581.34万股,占总股本的7.97%。
公司回避高管短线交易话题
“张树潭2月20日对持有公司的股份进行了违规交易,此次交易不存在短线交易盈利的情形。”在杭汽轮B发布的公告中,对于公司新任副总经理张树潭的减持,特别强调了不存在短线交易的问题。记者在其他几家上市公司发布的高管违规减持公告中也看到类似的表述。而结合此前多家公司的公告,可以看出,高管们经常以“将买进误操作为卖出”为由,用以解释短线交易。
除兴发集团外,科华生物某高管在去年12月2日先以20.94元/股卖出4.731万股,后又在当天以21.06元/股买入1万股,对此公司公告中称,此次买卖系该高管通过其代理人操作,后一次买入1万股是下单操作失误所致。另外,广宇集团某高管则在去年12月17日当天先卖后买了公司股票,分别为45.03万股和8万股,价格均为4.04元/股。而后,在去年12月22日,深圳惠程高管任金生卖出35万股,此后一天又买入3000股。上述两家公司发布公告时都披露,上述高管都因为将“卖出”操作为“买入”的操作失误从而发生了上述短线交易。
信息披露不及时影响散户利益
如果上述减持已实际发生,上市公司不能及时公告就可能给散户带来麻烦。根据相关媒体数据显示,在今年2月2日至13日期间,共有39家上市公司高管及其亲属买卖自家公司股票总计98笔,其中绝大多数进行了减持操作。而作为内部人的上市公司高管及其亲属的买卖股票行为很难公告,明显加大了股价的波动性,加剧了市场风险。
在今年1月份的ST松辽事件中,ST松辽有关股东违规是由于一次性通过大宗交易平台转让股份占该公司总股本的10%而未及时履行报告、公告和其他相关义务。
对此,相关人士认为,散户和市场之所以如此关注上市公司高管减持,主要是在很多市场投资者看来,上市公司高管减持股份是因为对公司前景不看好。对此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有关方面统计了2008年下半年中小板董监高减持比例居前15位公司的减持比例及其对2008年度的业绩预测情况,结果发现减持与公司未来业绩没有必然关联。但该人士同时表示,上述统计仅为局部统计,公司信披不及时客观上已构成对散户知情权的直接威胁。(崔吕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