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增收为重点,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加强农村各项建设,夯实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一是调整农业结构。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优质水稻、双低油菜等九大优势和特色农产品板块基地建设,大力推进畜牧养殖小区建设,积极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扶持创建一批农业专业大县和强县。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防范和化解农业生产风险。实施《湖北省粮食增产能力建设规划》,推动46个产粮大县建设粮食核心产区,力争今年粮食再增产40万吨。充实地方粮食储备,完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增强省级政府粮食宏观调控能力。重视发展木本油料和生物质能源。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好堤防加固整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末级渠系建设、高产农田建设、低丘岗地和低效林改造等工程建设。启动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确保兴隆水利枢纽工程上半年开工,积极争取引江济汉工程年内开工。三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落实扶持政策,重点培植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引导企业进行并购重组、上市融资、品牌整合、原料基地建设、产品精深加工,鼓励集群化发展。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链接机制,扩大订单生产,带动农民增收。四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逐步形成与农产品生产相适应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完善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体系,提高科技应用和农业机械化水平。
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市场经营主体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办好一批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鼓励引导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的方向转变,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切实促进农民增收。认真执行落实国家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扩大补贴范围、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解决农民工就业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农村中小企业发展,加强农民就业培训,做好省内缺工企业与返乡农民工的岗位对接和就业服务工作。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尽可能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市场调控,稳定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价格。搞好农产品购销和调运,加强产销衔接,畅通流通渠道。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监管,整治涉农乱收费行为。确保全年农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
继续增加“三农”投入。提交本次会议审议的2009年预算报告中,省级财政安排农林水事务支出计划增长13.8%。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大部分用于“三农”发展。对省级安排的公益性项目,不再要求县级进行资金配套。以县为主,整合涉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探索和完善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物抵资、民办公助等方式,引导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和农民投工投劳进行农业农村发展建设。
支持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按中央新的扶贫标准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实施扶贫整村推进,加强产业化扶贫,以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启动7个贫困山区县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落实老区政策、民族政策和移民政策,促进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库区发展。继续做好“616”对口支援和“1+1”对口帮扶工作。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继续做好库区、坝区和重点工程移民的后期扶持工作。抓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试点工作。
(四)以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契机,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越是在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越是要用改革、开放、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在当前形势下加快我省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扬敢闯敢冒、敢为人先的精神,大胆改革、大胆探索,坚持以武汉城市圈改革试验的率先突破引领和带动全省的改革开放,加快探索和构筑与科学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加快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既是国家改革的试点、湖北发展的重点、全省人民关注的焦点,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按国务院批复方案推进改革试验,关键是要加快形成全面启动、点面结合、上下联动、有序推进的工作格局。一是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紧紧围绕土地、金融、环保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将重点改革任务分解落实到省直有关部门和城市圈九市,分别制定改革事项推进计划,把改革试验工作具体化、模块化、项目化。二是在扩大对内开放,推进“五个一体化”上迈出新步伐。加快推进产业转移、社会事业资源共享、农业产业化、商业集团连锁经营等一体化进程。支持武汉市产业结构升级,推动部分传统产业向圈内其他城市转移。抓好圈内森林带、湿地带等生态环保带建设。三是在提升市场化程度和开放度上构筑新优势。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区域市场体系,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开展大交通改革试点,提升武汉城市圈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用好“试验牌”招商引资,吸引更多国内外大型企业区域性总部以及生产、研发基地落户城市圈。继续推动武汉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吸引更多银行、保险、证券业在武汉设立法人机构和建设后台服务中心。四是在重大项目建设上取得新进展。今年完成投资800亿元以上,着力建设大东湖生态水网工程、临空经济区、武汉新港、武汉船舶配套工业园、武汉地铁、城市圈城际铁路、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五是在扩大完善部省合作机制上取得新成效。争取国家更多的重大改革事项、重大投资项目和政策支持。
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各项改革。一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巩固扩大“三个一批”改革成果。加快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步伐,妥善解决改革遗留问题。积极引导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设。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加快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职能分开步伐。加快调整重组,促进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关键环节、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集中。二是推进农村改革。鼓励、支持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先行先试,探索路子,努力建成全省农村改革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深入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体系。大力发展村镇银行,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今年基本完成集体林权确权到户任务,并着力抓好配套改革。继续推进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工作。进一步完善国有农场体制改革。积极有序推进国有农牧渔良种场改革。继续实施“百镇千村”示范工程,抓好鄂州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三是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放宽市场准入,完善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在扩大内需中的积极作用。四是深化价格改革。加快推进资源型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加快建立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推进燃油税改革,择机取消全省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五是扎实推进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投资体制等改革。六是严格土地管理,用改革办法化解用地难题。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加快土地规划修编进度。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实行土地投资强度分级分类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立竞争、奖励机制,按照“好而快则先”的原则,实行用地计划指标动态调整。
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先导战略。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胸怀和气魄吸引外来投资者,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实现互利共赢。重点推进产业招商,引导外资向开发区集聚。充分利用各类博览会、发展论坛、经贸合作洽谈会等平台,大力宣传推介湖北,广招天下客商,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积极做好我省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筹备工作。加大对中东、非洲、南亚、南美、东欧等新兴出口市场的开拓力度,通过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稳定外贸出口。加大对重点产业、企业和产品的支持力度,加快“大通关”进程,加快武汉B型保税物流园区建设并抓紧启动综合保税物流园区争取工作,着力抓好一批出口基地建设,建立农产品、轻纺产品等出口公共平台。进一步加大对出口的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出口结构,培育出口品牌,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扩大境外资源合作开发、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和农业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