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
传统超导材料的临界转变温度过低,在应用上受到很大限制。与传统超导材料相比,高温超导材料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2008年中国科学家在高温超导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戴希研究员在《2008科技发展报告》上以“铁基高温超导材料研究进展”为题,撰文对这些科研成果作了系统回顾。
文章介绍到,2月继日本东京工业大学Hideo Hosono教授发表文章指出F-掺杂的镧氧铁砷在26K时产生超导电性后,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王楠林研究组在一周内即完全独立地研制出了这种新型超导材料,并开始对其进行物性研究。几乎与此同时,物理所闻海虎研究组在镧氧铁砷材料中用二价金属Sr替换三价的La,发现其具有25K以上的超导电性。3月25日和2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仙辉研究组和物理所王楠林研究组分别独立发现超过40K的非传统超导体。3月29日,赵忠贤研究组研制的氟掺杂的镨氧铁砷化合物的超导临界温度达到52K。4月初,该小组又发现无氟缺氧钐氧铁砷化合物在压力环境下的超导临界温度可进一步提升至55K。此后,研究人员又陆续发现了多种含有铁砷层的类似超导材料,这类材料被统称为铁基超导体。
在寻求更高超导临界温度的同时,物理所的研究人员也在探究镧氧铁砷的超导机理。方忠研究组和王楠林研究组在总结理论计算和试验观测的基础上,预测到一种自旋密度波的存在,并以此解释未掺杂镧氧铁砷电阻曲线在145K处的一个反常。掺杂使得异常消失,而在低温下超导态的形成则抑止了自旋密度波的出现。自旋密度波的存在后来被国外科学家通过实验确认。此外,丁洪研究组首先利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成功观测到了铁基超导体所有四个费米面上的不同能隙,为最终确定铁基超导体的配对对称性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关于铁基超导机理的研究目前方兴未艾。这类新超导体的机理必然迥异于传统超导材料,也可能和铜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不同。这方面研究将会是未来10年凝聚态物理研究的一个重点。(摘自中国科学院“科学发展报告”课题组撰写的《2009科学发展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