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
近几年,有机纳米材料、尤其是有机小分子纳米材料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有望成为下一代微型光电器件的组成单元。过去两年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光化学院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致力于低维有机光子学方面的研究,并且在有机纳米多色显示材料、有机白光纳米材料、有机纳米光波导材料及微尺度有机紫外激光材料等研究方面取得了若干进展。在《2009科学发展报告》中,该实验室姚建年院士等人以“低维有机光子学研究取得新进展”为题,撰文对上述成果作了简要介绍。
研究人员首先开发了一种吸附剂辅助的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将色谱用的吸附剂引入气相沉积体系,从而显著改善了有机纳米材料的结晶性和尺寸均匀性。这种方法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制备尺寸均匀的有机小分子单晶纳米线的普适性技术,为进一步研究有机低维晶体材料的光子学特异性奠定了基础。研究人员利用该技术制备了一系列有机一维纳米结构,并且发现所制备的单晶纳米材料表现出了与块体材料及非晶材料显著不同的光子学性质。
有机小分子五苯基环戊二烯在溶液以及非晶薄膜中发蓝光,被制成晶态的一维纳米结构后,出现了多色发光特性。在用紫外、蓝光、绿光激发时,可以分别得到蓝光、绿光以及红光的发射。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材料中低能级的发光来自于晶体中的缺陷发光中心,同时材料的发光在一维结构的长度方向有自汇聚作用,从而使多色发光性质增强。研究人员进一步以三苯基吡唑啉和红荧烯为原料,采用吸附剂辅助的混合物理气相沉积法,制备了均匀掺杂的一维结晶纳米结构。纳米结构中两种分子间存在荧光共振能量传递,通过改变两种组分的比例,可以实现纳米线的发光颜色从蓝光到橙光连续可调,并且在一定的比例下可产生白光发射。这一研究成果对有机低维材料用于多色及全色显示器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近,该实验室研究人员以一种功能有机小分子2,4,5-三苯基咪唑为前驱体,制备了矩形截面的单晶纳米线,并研究了制备的单晶纳米线的光波导与受激发射行为。所制备的纳米线可以作为亚波长尺度的光波导材料,而且在一定功率的光激发下,这些纳米线在紫外波段表现出受激发射的行为,根据纳米线直径的不同,可以分别得到单模式和多模式的受激发射,有望进一步发展成为微型近紫外激光器,用于纳米级的光电子器件中。文章发表以后被《自然•中国》选为最新研究亮点加以报道。研究人员又进一步用一种化学发光材料9,10-二苯乙炔基蒽为前驱体,制备了单晶微米管和线,用于光波导材料的研究。该相关结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摘自中国科学院“科学发展报告”课题组撰写的《2009科学发展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