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外商在华经营电信企业投资门槛降至原来一半 规定全文/变动解读 -三鹿董事长:事发前已测出问题 5疑问 发展脉络 维权电话 进展 -襄汾溃坝178人遇难 7000人救援/目击 批捕5责任人 全面整顿 -南极内陆站方案:建236平米生活科研区 酒泉发射基地守卫森严 -中国陆军信息化程度最高"蓝军"揭秘 一号狙击手:全能战士怎炼成 -上市保荐制修改 证券发行核准制将转注册制/全文 规范基金估值 -百亿元污染项目融资被否 环境税有望开征 超5成市民支持单双号 -今年首现旅游外汇收入逆差 低成本汽车商业模式走俏 力推小型车 -南昌明年正式开建地铁 2050年前规划建5条线路 -中国海口市将建设华侨城 占地600亩投资近10亿
汶川地震遇难及失踪人数超87000 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实录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9 月 04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 国新办定于2008年9月4日(星期四)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主任马宗晋院士、副主任史培军教授、专家董树文研究员介绍四川汶川地震及灾损评估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网现场直播
  • 郭卫民: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为了更好地调、评估汶川地震的原因、规律和趋势,为今后的防震减灾工作提供科学意见,制定灾后重建规划提供科学根据,国家成立了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今天我们特地请来了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主任马宗晋先生、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史培军先生、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委员董树文先生和其他6位专家一起出席发布会,向大家介绍他们工作的情况,介绍四川汶川地震及其灾损评估的有关情况。现在,请马宗晋先生做介绍。

2008-09-04 09:24:10

  • 马宗晋:

女士们、先生们: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级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地质灾害和经济损失。作为科学工作者,我们深感痛惜,再次强烈地感受到沉重的防灾减灾责任。

5月21日,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九次会议决定,成立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是由中国地震局、科技部和国土资源部本着跨部门、多学科、老中青相结合的原则推荐的30位专家组成的。委员会成立之后,即速协同现场调查研究队伍,开展现场调查与室内分析工作。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地震和地质构造等的现场调查和评估,协助地震部门做好强余震预报和次生灾害防治工作;通过调查研究,为制订灾后重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研究这次地震发生的原因、规律和趋势,为今后防震减灾工作提供科学意见。

2008-09-04 09:58:12

  • 马宗晋:

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至今已工作三个多月,现就相关工作结果,分四个方面向大家公布介绍。

第一方面是对地震发生机理的初步认识。

这次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的主断裂上,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的中段。从区域构造背景上看,新生代早期,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发生碰撞,形成了青藏高原。在青藏高原隆升的过程中,两侧边缘带构造应力长期积累。初步推断,在印度板块总体向北东方向的作用下,青藏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并受到四川盆地的推挡,促使巨大的能量在龙门山映秀-北川地带突然释放,暴发了汶川大地震。

汶川地震的主震发生在具有右旋性质的仰冲型断层带上,震源深度为15公里左右。通过现场地震地质构造的考察及多种观测资料的分析,现已初步认定,于中生代早期已开始逐步形成的北东向龙门山已伴生了三条近于平行的断裂,位于龙门山的映秀-北川断裂即是汶川地震的发震主断裂。

从龙门山及其外围地区多年连续观测的地球物理资料来看,此次地震之前尚未能认定有显著的异常,因此也未能给出短期和临震预报。虽然几代地学工作者的理想和不懈的追求,期望能给出一次明确的预报,但现在我们离这个目标还远。中国的地学工作者会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地学工作者一道迎难而上,我们相信终究会取得某些种地震类型的认知,从而一步步地获得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

2008-09-04 09:59:34

  • 马宗晋:

第二方面是对余震发展趋势的认识

众所周知,余震的多少、大小和发生地点都是令人十分关注的。回顾100多年以来中国大陆发生的10次7.8级及以上的地震,震后的余震多数未超过7级。

截至9月1日12时,也就是大震后112天内,我国地震台网记录到2万7千多次余震。其中6级以上余震8次,最大的余震是5月25日下午发生在青川的6.4级地震;5级以上余震39次。余震的数量和强度仍有较大的起伏。7月24日,青川一带又发生了5.6、6.0和6.1级较强余震,造成十余人伤亡。可见,对于强余震还需较长时间加强研究。

目前,通过对我国大陆地区地震资料的多方分析,基本上仍确认512汶川地震偏于是主余震型,震区再发生6.5级以上强余震的可能性较小。但是,根据对全球大震及其余震序列的分析结果,初步认定汶川地震的强余震可能还要活动一段时间,为安全起见,地震部门还须对汶川震情再继续进行一段时间的加密监视和会商研究。

2008-09-04 10:02:40

  • 马宗晋:

第三方面是对地震及次生灾害的调查与评估。

汶川大地震地动山摇,引发了大量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初步统计,地质灾害多达12,000多处,潜在隐患点近8,700处,有危险的堰塞湖30多座。地震发生之后,地震、地质、水利等多学科专家对此次地震灾害及次生灾害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对灾害的防治以及堰塞湖的治理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汶川地震引发如此多的次生灾害,主要是震级大、震源浅、活动断裂多,山高深谷等自然因素所致。

对十余万平方公里内严重自然灾害进行评估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专家委员会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地震局、统计局,综合考虑因地震及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和失踪人员、倒塌房屋、转移安置人员的数量及比例,以及地震烈度和地质灾害危险度等因素,尤其突出考虑灾区死亡和失踪人数及平均地震烈度,确定了汶川地震造成的灾害类别及灾害范围的划定原则,建立了划分极重灾区、重灾区、一般灾区和影响区的综合灾情指数体系。

目前,汶川地震灾害范围类别的评估已基本完成。划定了四川、甘肃、陕西等三省的极重灾区和重灾区,各省分别是39个、8个和4个。51个灾区县总面积13万多平方公里。汶川大地震引发的次生灾损面积尚在准确丈量之中。

2008-09-04 10:04:45

  • 马宗晋:

第四方面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制定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总体规划,我们专家工作组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鉴于汶川地震灾区的山、原特性,恢复重建可按照分区、分段的原则进行。山前区受灾较轻,再建工作应以加固破损房屋为主,以便尽快恢复城镇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秩序。受灾严重的龙门山地区,应首先制定该类区域重建规划,统筹考虑当地自然承载力、人口资源规模、基础设施布局、民族风俗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等多种因素,控制城镇规模,避开断裂带和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尤其应重视生命线工程的防灾减灾能力。

目前,在中国地震局、科技部、国土资源部等多部门的支持下,专家委员会与国家减灾委员会协作,6月初就完成了《汶川8级地震烈度图》、《汶川地震灾区地震-地质灾害图集》、《主要灾区地质灾害调查图集和报告》、《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技术手册》、《汶川地震灾害综合分析与评估报告》和《汶川地震灾区综合管理与政策保障报告》等文献资料,已为震区尽快恢复生活和生产秩序提供了参考。

现已公布的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其中包括重建基础、总体要求、空间布局、城乡住房、城镇建设、农村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重建、防灾减灾、生态环境、精神家园、政策措施、重建资金及规划实施等15个部分。根据重建规划的总体指导方针,十个专项减灾计划也正在完善之中。

2008-09-04 10:07:47

  • 马宗晋:

新中国成立以来,50余年的奋斗和发展,已使我国的减灾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气象、农业、水利、林业、地震、海洋、地质等自然灾害和社会性的防灾减灾等等,都有了多方面的减灾实效。但是近年来,由于全球性自然环境恶化,罕见的自然巨灾频繁发生,类似汶川大地震这样的巨灾近年已发生了7次之多,更加警醒了我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尤其是要对汶川大地震巨灾进行自然变异和社会功能的综合分析,制定减灾的整体规划,由监测到预报,到营救,到灾后安置和恢复发展,都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希望与会的诸位能够为现今世界上的巨灾问题,给以多方的协助,共同为人类的减灾事业作出贡献。

谢谢大家!

2008-09-04 10:11:00

  • 郭卫民:

谢谢马主任的介绍。现在可以提问,提问时请报一下你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2008-09-04 10:12:36

  • 中央电视台记者:

请问专家两个问题。第一,请问专家委员会目前在防震减灾院方面还有什么新的日程和建议?第二,国外有媒体报道说,今年9月可能在我国西南地区还会发生7到8级的大地震,专家委员会对这个说法是什么样的意见?谢谢。

2008-09-04 10:13:09

  • 马宗晋:

关于中国地震预报工作,是根据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分布特点来进行工作的,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因为中国的地震,在西部是非常频繁的,总的数量大概和东部地区发生地震相当于9:1的比例关系。所以,我们在地震监测方面,在高密度地区和稀疏地震地区的处理方法是不一样的。

2008-09-04 10:14:09

  • 马宗晋:

关于地震的监测,世界上各国都在进行,我国在这方面已经设定了将近几千个监测台站,各种各样类型的监测内容,这是从事减灾工作第二个方面的内容。

2008-09-04 10:15:22

  • 马宗晋:

我国人口密度分布不太均匀,比如我国东半部边缘地带,人口比较密集,工业比较发达,随着这些区域人口、产业、事业的发展需求,来安排我们的监测力量。目前,我们正在特别考虑上海周围的地区、广州、北京、天津等人口比较密集的重大城市,防灾减灾的需求更大。

2008-09-04 10:16:13

  • 马宗晋:

第二个问题,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汶川大地震刚刚发生,在它的北部和南部,三个月之内已经发生了一些6级左右的地震,数量比较多,汶川这个地带比较多,散在的外缘也有一些,比如说在西藏的中部到东部,也有6级多甚至接近7级的地震。这种地震活动可能告诉我们,这一段时间,青藏高原的东半部有一些活动,但是是不是就能够说明在9月份甚至10月份之内就可能在青藏地区的东南部要发生更大的地震呢?这一点我们不能肯定。但是不等于我们不注意这样的问题,所以我们正在加强监测研究力量,但是我们不能肯定这段时间要发生7级甚至8级的地震。

2008-09-04 10:18:53

  • 路透社记者:

刚才在您的开场白中介绍了对汶川大地震的评估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我想问的是,有多少人在地震中遇难,其中儿童、学生的比例又有多少?如果没有相关的数据的话,您是否能告诉我为什么没有相关的数据?或者您是否能够提供受影响儿童的数据。我们知道温家宝总理一直强调要重视儿童的保护工作,特别是在地震的过程中,您是否能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以及谈一下地震对儿童们的影响。谢谢。

2008-09-04 10:20:37

  • 马宗晋:

请史培军教授给大家介绍一下,因为他从事现场调查和评估工作比较多。

2008-09-04 10:23:14

  • 史培军:

关于地质灾情的报告,我们经过长时期的调查和利用遥感资料,以及地方政府的统计资料,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制定了一套表格,分成了13个类、25张表、229项指标进行统计。指标里分称了三类,第一类是人员伤亡问题,第二类是财产损失问题,第三类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问题。

人员伤亡问题,每天国家新闻办公室都在更新数据,相信你都已经知道了。财产损失的数据是这样的,根据我们近期的调查评估,这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当然四川是最严重的,四川的损失占到总损失的91.3%,甘肃占到总损失的5.8%,陕西占总损失的2.9%。

2008-09-04 10:23:45

  • 史培军:

在这些损失中,房屋的损失确实很大,民房和城市居民住房的损失占总损失的27.4%。包括学校、医院和其他非住宅用房的损失占总损失的20.4%。另外还有基础设施,道路、桥梁和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的损失,占到总损失的21.9%,这三类是损失比例比较大的,应该说70%以上的损失是由这三方面造成的。

2008-09-04 10:25:25

  • 史培军:

死亡人数中间,我们的统计指标是根据死亡和失踪两类分的,还有受伤的严重情况,死亡人数已经公布了,失踪人数也已经公布了。死亡人数中,按种类划分的人数,现在详细的数据还没有核定完,核定完之后再公布,目前正在一项一项地核定,目前就是遇难了多少、失踪了多少、受伤了多少的数据。

2008-09-04 10:27:40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我们知道地震预测是世界的科学难题,专家如何评估我国地震预测水平,另外应对地震灾害方面,我国今后会采取什么样的举措?谢谢。

2008-09-04 10:28:40

  • 马宗晋:

地震工作在监测过程中不断发展。解放初期,只有少数人进行地震的研究工作和极其少量的监测工作,1966年邢台地震发生以后,造成了八千多人的死亡。因为这个地震的发生,一下就影响了整个华北地区群众对地震的重视。

2008-09-04 10:29:09

  • 马宗晋:

那次地震发生之后,周恩来总理即速到了灾区,同时组织了相当多的队伍,四个部门到邢台地区研究地震。由此就推动了中国地震工作大规模的开始,调集了相当多部门的专家,但是这时候的专家中,做地震工作的人比较少。邢台地震之后,十年之内连续发生了九次有重大灾害的地震,都是7级以上的大地震。于是,从这样的过程中,由中央政府调集了四大部门的队伍,组成了一个地震工作系统,在1970年到1971年的时候正式成立了中国地震局。

2008-09-04 10:31:48

  • 马宗晋:

地震局成立以后,在全国开展工作,各省都有了省一级的地震局。各个省地震局成立以后,就展开了全国的地震监测工作和地震台网的建设。根据国内、国际的经验相结合,我们收集了各个方面可能和地震有关的监测内容、各种地球物理的内容。十年之内布设的这些工作一直持续到现在,这个持续监测的过程中,我们在可能发生地震的地点等方面得到一些经验性的认识。在有些地震的发生前后,根据经验对地震活动有一些认识,但是还不是理论性的充分认识。总的来说,我们也展开了全国范围内的地震监测工作,也有了相应的经验,但是还没有获得一个准确预报地震的理论性认识。

可能这在世界上也是普遍的状况,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监测办法,都有自己的经验,但是目前大家都还没有得到一个非常充分的理论性预报地震的办法。

2008-09-04 10:33:55

  • 全球广播新闻社记者:

中国政府官员曾经保证要彻底调查在地震中倒塌的学校,你是否认为,在倒塌学校中存在着使用劣质建筑材料的问题?这些劣质建筑材料在倒塌的建筑中起到什么作用?是否有中国相关的人因为腐败、接受贿赂而导致学校坍塌而受到惩处?谢谢!

2008-09-04 10:38:37

  • 马宗晋:

这个问题大家都比较关心,首先是学校里的孩童家属对这个问题是非常非常关注的,包括教育系统,以至于全国人民都非常关注这个事情。从现在实际的情况看,上千座的学校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包括至少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房屋建设本身的条件问题,比如说它的结构不一定完全合理,材料不一定很坚固,这都是可能的。因为我们在最近一段时间,建设学校房子的速度是比较快的,这其中可能存在一些建筑上的问题。

2008-09-04 10:39:09

  • 马宗晋:

针对这些房子建设的问题,地震发生之后,建设部门专门派出了两千多位专家到灾区进行考察。有些地区的房屋正好是处在强地震活动的断裂带上,所以是抵抗不住地震的,因此不管是儿童的房屋、学校、政府的建设,还是居民的建设,都要被破坏。

2008-09-04 10:41:04

  • 马宗晋:

我们还在仔细地思考和调查这个问题。调查的目的,就是想要在重新建设学校,以及其他公益性的建筑,应当提高我们对它的认识。正因为如此,政府和相关负责部门要在大量调查之后确定我们应当在哪些地段建设学生的房屋,还有卫生系统,要考虑选地点、选材质、选负责建设的这些人,应该如何去处理。

2008-09-04 10:41:52

  • 新京报记者:

之前有媒体到说我们在做地震烈度图的过程中遇到了地方官员人为的干扰,原因是他们想把烈度调高,一方面可以争取到更多政策上的支持或者财政的补助,另一方面,可能对一些倒塌的建筑他们可以减轻一些责任,请问专家组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是否确实遇到了这方面的人为干扰?如果遇到了,我们怎么样处理这样的事情?谢谢。

2008-09-04 10:44:40

  • 马宗晋:

关于评估的工作,一些地方的工作人员,都希望把地方的灾害损失或者地震烈度提高一下,但是有这种期望的人并不懂得这方面的工作,怎么样获得烈度标准的设定,这需要实实在在的科学探测的结果,并不是按人所希望的做法,而是用科学的做法来做这件事。关于烈度的划分、烈度地点的确定,都是以现场调查为基础,今天不能给大家放PPT,否则大家可以看出我们在哪些地方进行了调查,调查以后怎么确定它的烈度,这都是有实实在在的观测数据和测量数据,所以尽管有人希望这样,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2008-09-04 10:45:37

  • 香港文汇报记者: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针对抗震设防标准,尤其是学校和医院等公共设施的重建规划有哪些科学上的考虑?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是否有可能全面提高灾区在重建设防的标准?还有,对于评估过程中显而易见的问题,比如说都江堰的聚源镇,只有聚源中学倒塌了,其他的都没有倒塌,关于这样的问题,专家组如何评判?

2008-09-04 10:47:26

  • 马宗晋:

这是大家都特别关心的事情,特别是学校的建设。其中可能有几个原因,首先,往往学校希望修建跨度比较大的教室,这样顶层的横梁抗震能力相对薄弱。特别是烈度比较高的地区,防御能力非常差。比如说极震区,烈度是11度,好多房子是无法抗御的。但是到了九度,还是有相当多的破坏,这时候就显露出来,周围地区房屋建筑条件还比较好,但是如果有一些学校建设空间过大,材料采用得并不太合适,这时候也可能会出现这种现象。首先要看这个地区烈度大小,进一步看房屋建设的合理性,它的材料、它的结构,都是有关系的。

2008-09-04 10:50:38

  • 马宗晋:

提高设防标准的问题,因为各个地区的设防标准是不一样的,地震系统不断地制作烈度图,哪个地区将来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要高一些,哪个地区可能低一些,拟定这样一个烈度图。这是根据全国的历史情况来考虑的,同时考虑地震参数,计算出来烈度的分布,这是理论上的设计。这个设计是不是很合理,正在不断改进。中国已经开始进入到第五个阶段烈度图的编制。随着地震的发生,要不断地改善这个情况。烈度图的建设是要逐步前进的,我们也很难由于这个地区发生这么大的地震,烈度很高,就把其他地区都提得高高的,跟汶川一样,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它的背景是不一样的。西部地区烈度都比较高,东部地区相对就比较低,这是取决于历史的状况和历史地震的大小,来决定这个问题,不是普遍都提高起来,而是要看各地区的危险性。

2008-09-04 10:52:24

  • 董树文:

关于设防的问题,除了地震是重要的自然灾害以外,还要考虑到次生的地质灾害。这次汶川地震,震级非常高,同时伴随着地震发生了15,000个左右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整个汶川地震的损失,经过初步判断,约有三分之一的损失不是地震直接造成的,而是由于滑坡、崩塌和泥石流造成的。所以以后建设中,不光要考虑地震的烈度,同时也要考虑到地震灾害易发性和危险性的判断。

2008-09-04 10:55:49

  • 彭博新闻社:

关于汶川大地震的死亡人数问题,今天参加新闻发布会,不仅有地震方面的专家,同时还有国新办的政府官员,能不能给一个具体的明确的数据?前一阵子温家宝总理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的时候,说汶川地震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8万人,据我了解到,死亡人数是超过69,000人,失踪人数是18,000人左右。能不能给一个明确的答案?汶川大地震已经四个月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失踪的人?

第二个问题关于地震震级的问题,中国地震部门报道是里氏8.1级,美国部门报道是7.9级,美国和中国的地震部门,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攀枝花会理地震的报道都是不一样的,特别是中国汶川大地震发生几天之后又调高了地震震级,是否中国的有关部门有意调高震级,以掩盖他们在救灾工作中的不足?谢谢。

2008-09-04 10:56:59

  • 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委员张国民研究员:

关于地震震级的问题,在比较多的场合已经谈过了。汶川地震一开始测定是7.8级,过了两三天之后,修订为8.0级,这是因为随着地震以后我们获取的地震记录资料的增多,不光是国内的,包括国际上的各方面地震资料增多以后,得到进一步准确的结果。至于各个国家测定的震级有差别,是由于各个国家所用的地震台网观测资料的差别。另外一个原因,地震震级还有很多不同的类型,我们现在测的里氏8.0级是面波震级,还有利用破裂的错动量和破裂长度等等来测定的,产生地震波测定的,叫矩阵级,类型不同,给出的数字也有一些差别。这也是经常会发现不同的国家对同一个地震给出的震级有差别的原因。

2008-09-04 11:04:29

  • 史培军:

我首先要说一个背景,我国根据国家标准,对任何一次灾害后,人员的伤亡情况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遇难的人数,第二类是现在确定不了他是不是遇难了,我们把它定义为失踪人数。温家宝总理说的数据是遇难人数和失踪人数加起来。因为地震已经三个多月了,我们认为,因地震造成的那些现在还失踪的人数生还的希望已经很小,我们把死亡的69,000多人和失踪的18,000多人,加在一起当然是87,000多人了。我们评估鉴定的时间是7月中旬,直接的遇难人数是69,197人,失踪的人数是18,341人。国务院新闻办和国家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一直都在很快地更新这些数据,估计就会有更新的数据给大家,但是大家一定要分开,是汶川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和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其他灾害都不能加在这上,比如说这次公布攀枝花地震遇难人数已经达到了38人,这是攀枝花的地震,不是汶川地震的事。

2008-09-04 11:05:56

  • 郭卫民:

我补充一句,现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每周还有两次有关的权威信息发布,按照计划方案今天下午会有一次权威信息发布,刚才记者提到的官方数字,可以在下午关注一下。

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2008-09-04 11:08:03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相关文章:
汶川地震遇难人数及失踪人数总和超过87000人
汶川地震后川滇地区现大范围异常
汶川地震造成灾区地形重大变化 震中区水平位移238厘米
测绘局官员驳"青藏高原因汶川地震隆起数米"说法
温家宝在汶川地震震中映秀镇回答记者提问[组图]
温家宝:汶川地震遇难者超过8万(答问全文)
温家宝映秀答记者问:汶川地震遇难人数超8万[实录]
三部门发文指导汶川地震灾区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全文)
国务院原则通过《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图片新闻:
台风森拉克带来15级大风暴雨 沪粤浙3省全力防御
安徽合肥芜湖蚌埠三市拟捆绑申请综改试验区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