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
-北京市流动人口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其家庭化的趋势明显
-北京的经济优势是吸引流动人口来京的最主要原因
-流动人口在京滞留时间较长,很多人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北京人”
-流动使绝大多数人实现了职业身份的“非农化”,但在进城后流动劳动力继续向上流动的机会减少
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空前活跃,成为当前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北京市作为首都和快速发展的特大城市,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是全国流动人口的三大聚集区之一。最新的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底,北京市流动人口总量达到3573万人,比2000年增加1012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02万人,年均增长69%(北京市统计局,2006)。如此庞大规模的流动人口给北京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对城市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及时了解北京市流动人口的最新特点和发展变动趋势,同时为相关部门制定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于2006年9~10月组织了“北京市1%。流动人口调查”。本文主要利用这次最新的调查数据,分析在京流动人口的结构、分布、经济状况和居住状况等特征,探讨在京流动人口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居住条件等方面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流动人口性别比不断降低
此次调查得到的北京市流动人口性别比为123,流动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从时期对比上看,最近10年来,流动人口性别比有明显下降的趋势。1994年,流动人口性别比为173;1997年,流动人口性别比高达195。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市流动人口性别比降至128。2006年,流动人口性别比进一步下降到123。北京市流动人口性别结构变动的这一历史过程表明,越来越多的女性已经加入到流动人口队伍中来。
●15岁以上流动人口中,有配偶者占3/4;流动人口中未婚人口比例不断降低;夫妻二人同时在京流动者比例很高
本次调查显示,在15岁以上流动人口中,未婚者占22.4%,有配偶者占75.4%,未婚同居、离婚者和丧偶者分别占15%、0.3%和0.4%。
过去10多年来,流动人口中未婚者所占比例迅速下降。1994年,北京市流动人口中未婚者所占比例为34.1%;1997年,该比例为42.1%,2006年则大幅度降至22%。
在已婚流动人口中,75.3%的流动人口与配偶同时在京流动。综合前述可以看出,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趋势十分明显。夫妻二人同时在京流动或夫妇携子女在京流动已成为当前北京市流动人口的主要特点。
●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者所占比例接近6%;平均受教育年限高于全国人口的平均水平
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占全部流动人口的50.2%。受教育程度为小学者占18.9%,未上过学者占4.4%。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者所占比例接近6%。
从平均受教育年限来看,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1年,虽然比200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低1年左右,但高于全国总人口平均水平,更大大高于全国农村人口的平均水平。
流动人口常常被贴上“低素质”人口的标签。但上述结果提醒我们,一味简单地以“低素质”来概括流动人口是不符合实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