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证指数9月5日击穿2200点整数关口后,当晚,中国证监会就《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的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这一行将实施的大小非减持新规,被一些市场人士视为证监会将力图利用可交换债券控制“大小非”减持,缓解市场抛售压力;并认为,这一政策的出台,显示了管理层希望股指在目前点位企稳的意图。
然而,该《征求意见稿》发布后,一项同步进行的网络调查结果却显示,在截至9月7日参加调查的83706名投资者中,57.95%的投资者认为,“证监会将用可交换债券控制大小非”,这一政策举措不是“实质性利好”,60.71%的投资者认为本周一的股市“会继续下跌”,55.88%的投资者认为此项政策在控制大小非减持上“完全没用”。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投资者不看好该项政策的利好效应和有关方面的良苦用心呢?
首先,投资者大多认为,近一段时期以来,有关方面陆续出台的政策利好总体上以“散打”为主,未形成强有力的政策组合拳效应;对市场下跌,虽然有关方面反复表明在高度关注,但出拳速度迟缓,政策信号模糊,实质性举措不多,且总是在市场破位下行、并出现较大跌幅后,才出台一个态度温和的政策利好。由于这些政策利好,从发出政策信号到征求意见再到实施,时间跨度太长,并且大多没有触及当前投资者最关心,也是市场最担心的问题的核心,因此,利好政策出台后,除了让大小非更加速抛售出逃外,市场的反应要么是昙花一现,要么是毫不理会,要么就是利好反而被解读成不可能出台更实质性利好的利空、成了推动股指加速下跌的力量,投资者信心并未因此明显改善。此次利用可交换债券控制大小非减持的政策利好,投资者普遍认为,且不说大小非发行可交换债,对手盘能否找到尚是疑问,即便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这个政策也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市场日趋严峻的供求矛盾。而供求严重失衡给投资者带来的悲观预期,恰恰是引发目前股指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
其次,投资者也大多认为,从有关方面利用可交换债券控制“大小非”减持的政策思路上可以看出,有关方面不仅继续坚持着继往的立场,即“没有丝毫意思不让大小非卖”,也不会通过限制大宗交易系统或二次发售机制,给解除限售存量股份打造另外一个市场,而且目前采取的疏导办法也根本没有想伤及大小非的皮毛。正如有投资者所言,大小非既然可以直接从二级市场上减持,他们又何必去发债?毕竟发债是要付利息的!更何况,有些大小非急于减持,并不完全是由于自身的资金压力催使,更可能是由于知悉公司质地有问题而加紧抛售。如果是这样,大小非又怎么可能去发债。
其实,在处理大小非问题上,有关方面确实需要对大小非带给市场的影响力和破坏力进行认真评估。如果股市下跌确实与大小非减持没有什么关系,那么,在处理大小非问题上就不要再出台任何限制政策,不仅不需要大宗交易平台,也无须实施二次发售,而应当任由大小非按照契约约定的时间通畅减持;如果股市下跌确实主要是由大小非抛售及其带给市场的悲观预期引起的,那么,就应当迅速转换政策思路,采取更实质性的举措,比如采取有专家建议的“用价格锁定取代时间锁定的方法”,通过制度安排,给大小非一个流通底价,在这个价格之上,可以流通,经营不善、股价到达不到这个价格,大小非就不能流通等等,彻底改善当前的供求关系。惟有政策切中问题核心,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投资者的悲观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政策利好也才能真正转化为激励市场做多热情的实质性利好。 (徐绍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