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老人节来临之际,温州市统计局发布了“温州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该报告对市区10个街道的60周岁以上老人,开展了入户访问和公共场所随机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4份。调查显示:市区老年人主要存在高龄空巢、家庭生活照料困难、部分贫困老人生活拮据、药费负担沉重和文体生活单调等问题。另外,老年人对政府出台的70周岁以上老人凭证免费乘坐公交车、提高退休养老金和最低生活费、6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参观市博物馆、科技馆等系列政策给予了较高评价。
据市老龄办统计,全市60周岁以上老人有95.7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12.66%,全市百岁老人213位,我市已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期,其中高龄老人增长也很快,80周岁以上老人达到16.35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17.19%。昨天本报记者走访甲田社区、夏屋社区、洪殿社区、迎春社区等老年人居多的社区发现,老人们的生活状况和调查报告内容基本相符。
近七成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
居家养老是目前我市城市老人养老的主要方式,在老人公寓实行了社会化养老的此次调查只发现1人。此外,目前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已成为了主流,高龄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也日益突出。
江滨街道甲田社区的召阿婆今年85岁,老伴5年前去世后,她就一个人居住。她说,老伴去世后,她一个人一住就是5年。召阿婆说,自己的5个子女自成家后都分出去住了。现在一个人住感觉非常孤独,年纪大了,身体也越来越差,很想子女经常过来串串门、照料照料她。
洪殿社区72岁的金阿婆也是和子女分开居住的,虽然平时生活挺丰富,但一个人住难免感觉孤单。金阿婆担心的是,随着年龄的越来越大,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没有人照料怎么办。
有效问卷显示:老人与子女同住的占31.5%;夫妻同居的空巢家庭占51.5%,鳏寡独居的老年人占16.5%。
近七成老人要做家务或带孩子
我市老年人平时活动主要还是做家务或带孩子,也有小部分退休后再就业,继续发挥余热。
甲田社区的王阿姨说起带孩子,就有一肚子的话,原来,由于儿子跟媳妇感情不和,今年60多岁的王阿姨把孙女从2岁带到12岁,两口子还要负责孙女的上学、生活费用,两人的退休金只能维持整个家用。
迎春社区的郑阿姨,今年60多岁,两口子没有正式工作,只有帮人家带孩子赚钱维持生活。
有效问卷显示:有离退休养老金占80.4%;靠子女供养的30%,占15.5%;还有靠个人积蓄、出租房子、最低生活保障养老,部分没有离退休养老金的老人生活困难。
半数老年人健康欠佳,药费负担沉重
半数老年人健康欠佳。平时身体不舒服时,近一半的人自己到药店买药吃。有的退休老人的一个月医药费的支出几乎相当于他们一个月的退休金。
甲田社区黄大爷和方阿婆,20年前(60岁左右)就分别患有支气管炎和糖尿病,如今年逾八旬的夫妻俩,两个人一个月的退休金只有1000多元,差不多只够买药,生活过得很拮据。夏屋社区的陈阿婆和朱阿公身体也不是很好,昂贵的药费不仅剥光了两老一个月的养老金,还给他们的子女带来负担。
有效问卷显示:自认身体比较健康的占45.9%;亚健康的占38.1%;身体多病不健康的占12.4%;患有严重疾病的占3.6%。
普遍重视学习和健身,但文体生活相对单调
市区老人比较重视学习,他们分别通过读书、看报、收看电视、进老年大学、单位或社区组织等进行学习。但平时文化娱乐内容相对单调。
甲田社区74岁的卢凤岐老人非常重视老年生活,1998年就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学习工笔画,他每周都会去2次老年大学学习画画,他的作品先后获得全国和市级奖。
据甲田社区负责人介绍,整个社区的老年活动场地极少,社区800多位老年人室内活动场所只有35平方米。由于社区内没有广场、公园等大型的活动场所,老年人的文体生活相对单调。少数老人只好到跨社区的山上、公园进行户外活动。
有效问卷显示:选择收听收看电视、广播的文艺节目为平时主要文化娱乐内容的占42.6%;参与休闲旅游的占18%;偶尔到老人活动场所占32.5%;基本没有参加各类活动的占31.4%。( 作者:董吉妮 刘娜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