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低开高走 沪指站上4400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3月末我外债余额$3315.62亿 黑石大跌 国家汇投公司亏损5亿美元  -5油企获首批原油经营资格 民企可经销成品油 高额投资成门槛 -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降2.78% 社科院称GDP应控制11%内 -中国今年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专家:中国儿童肥胖日益严重 公众认识存在误区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7 月 03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六一儿童节前夕,在北京某商厦举行的活动上,一名小胖墩为丰盛的自助餐所吸引。 中新社发 钱兴强 摄

中新社北京七月二日电 题:中国儿童肥胖日益严重 公众认识存在误区

——专家谈儿童青少年减肥问题

中新社记者 曾利明

中国内地大城市七至十八岁的儿童青少年中,一百个男生就有十二个超重、五个肥胖;一百个女生就有七个超重、三个肥胖;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对此专家指出,国民整体能量摄入提高、洋快餐、含糖和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增加是重要原因,而人们对肥胖以及减肥的认识也还存在误区。 

北京儿童医院儿科研究所营养中心齐可民博士说,肥胖属于营养失调性疾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国内地动物性食物消费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大幅增加,而谷物和蔬菜的摄入量却呈下降趋势,表明国民整体能量摄入提高。 

儿童和青少年由于课业负担重,缺乏体育锻炼时间而且睡眠时间每天不足九小时。而研究显示,睡眠少于六小时,肥胖发病率会显著上升。其原因是睡眠不足影响瘦素等激素分泌;学业压力和其他心理问题会影响食欲,有些孩子往往会以贪吃、暴饮暴食排解压力,最终导致肥胖和营养问题。此外,遗传和家庭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是影响因素。

南京医科大学儿科研究所郭锡熔教授指出,由于超重和肥胖儿童成年后患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危险大大增加,儿童肥胖已作为公共卫生问题引起各国的重视。美国医学会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针对这一问题推出不同年龄和程度的超重、肥胖患儿系列治疗方案,可为中国提供参考;但欧美的具体标准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  

郭教授认为,中国青少年对于肥胖的认识不足,甚至连肥胖的定义也不清楚,过分追求苗条,盲目减肥并采用禁食、不吃肉类、服用减肥产品控制体重。其实,维持在正常体重是体格发育正常的标志之一,过分追求苗条则会导致消瘦、营养不良等,影响正常发育,造成不良后果。因此肥胖儿进行减肥治疗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保证健康是预防和治疗肥胖的最终目的。儿童青少年可通过公式这一公式评价体重:标准体重等于实足年龄乘以二加八,超过百分之二十为肥胖。   

郭教授提醒人们,对大多数肥胖儿童来说,每天以热卡的方式计算摄入量是不切实际的,执行起来比较困难。最实际有效的方法是从食物中剔除肥肉、油炸食品、洋快餐、蛋糕、含糖碳酸饮料、冰淇淋、奶油等高脂肪、高能量和高血糖指数食物。

他说,无论是肥胖儿还是非肥胖儿,都应培养合理的饮食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摒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健康是预防和治疗肥胖的最终目的。

两位专家强调,目前肥胖的治疗比较困难,最好方法应该是预防。儿童肥胖的治疗要在不影响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采取饮食调理、运动疗法和心理行为矫正相结合,一般避免使用诸如节食、药物、手术等成人减肥措施。另外,要注意单靠饮食调理来进行体重控制和减肥是很难成功的,必须与运动、心理行为矫正相结合,才能达到较好效果。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相关文章:
中国儿童进入肥胖流行期 专家:易导致智力降低
最新调查:中国大中城市孩子进入儿童肥胖流行期
中国儿童每年16万死于意外伤害 肥胖率达8.1%
图片新闻: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