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一季度中国单位GDP能耗升3.2% 5月6高耗能行业生产增15.8% 答问 -南非世界杯全景观赛指南 首日前瞻 揭幕战分析 最新伤病动态 -证监会:没有暂停可再生能源行业IPO 海普瑞“造假案”或升级 -5月房价同比涨12.4% 异地客在京购房可贷款 沪最大地产商促销 -扁家弊案二审:陈水扁夫妇改判20年 蒲县原煤炭局长家产超7亿 -各省最低工资上调 机制不健全侵蚀职工利益 劳动密集型遭遇大考 -广电总局严管婚恋情感节目 文物局:不主张主动发掘开发名人墓葬 -周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长/简历 中国将建社会化人才评价机制 -5月经济数据今公布 CPI同比增3.1% -今年入夏天气反常 四大火炉熄火三冰城发烧 湖南现多处"天坑"
首页>>发展观察
释永信答疑:一座寺庙的现代生存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10 年 06 月 11 日 
关键词: 少林寺 寺庙 释永信 少林 认识论根源 少林寺武功 亚运会冠军 生存境况 武僧团 功夫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少林寺

永乾和尚和他收养的弃婴壮壮

相比之下,担任监院的延琳完全是另一种人。事实上,他正是为了少林寺要建设少林药局而正式受戒的。2004年,少林药局成立,1988年就认识释永信的延琳终于在两年后出家,担当少林寺监院的工作,

其中一大块,是把计划中的少林药局变成现实。

在没有出家前,延琳就帮助少林寺在香港拓展“少林书局”的工作,也帮助少林武僧团在台湾演出。“我家海外关系比较多,舅舅是台湾医药界的人,所以能帮上不少忙。”他是杭州人,

年轻时就修行养生功法。1988年,他陪一个练功的韩国朋友来少林寺,当时少林寺还处于散漫状态,殿宇多未修复,从郑州到少林寺连长途汽车都没有。“我们包了个车来这里,在残旧寺庙里,

看见一群僧人在那里聊天,其中就有20多岁的释永信,我比他还大几岁,但是他当时出家已多年,可能也是因缘,我拜了他为师傅。”

延琳显然是正在发展的少林寺所需要之人。他不仅社会关系多,做事情也得体,90年代他就为少林在海外寻找机会,进入新世纪以后,在香港时,少林寺遇见若干舆论危机,包括“方丈为手机号码开光”,

“少林寺烧香要10万元天价”等等,一经媒体刊登,海内外转载,这些都由他出面去化解。他说:“我找到媒体,向他们解释,所谓为手机号码开光是违背常识的,佛教传统只可能为佛像开光。

方丈参加这些活动,是为少林孤儿院募捐款项;至于烧香要钱,也是胡说,我们的香是免费的,10万元只是个别信徒的捐款。相比之下,我们比起南方的寺庙,捐款数额还差很多。”

2004年,当时少林寺周围的拆迁工作已了。方丈释永信觉得,少林寺作为禅宗著名丛林的内部传统急需恢复。“少林寺的根基是武不是禅,这点我们一直很坚定。”当时就把寺内人员和资源做了内部调整和分配,

“禅是我们的信仰核心,也是出家人了脱生死的轨道。而武术和医学,是少林的两大传统。禅是内相,武术和医学虽是外相,但是和禅是一体的”。

在释永信的计划中,少林药局是一个能将少林寺的医学传统承担下来的载体,延琳的外交才能成为药局生成的必须条件。2010年,少林药局规划初步完整。“我有白头发了。”延琳开玩笑,一向重视养生修行的他虽然年近50岁,但是看起来很年轻。

断裂的医学如何传承

与武功一样,少林寺的医药传统,此前也处于原生态中。延琳说:少林药方以伤科著称,现在的药典中,不少骨科方前面冠以少林之名,而所谓的“正骨”术,也是从少林的禅医传统而来。“正,就是法于自然,少林的不少正骨手法,和印度瑜伽很像,我怀疑最早的正骨术是由印度传来中土的。”

虽如此,少林的医学传统,并不与中国目前的医学现状吻合,少林寺所有的经典,包括数万药方,在1928年的军阀战乱中烧毁殆尽,和武术的原始状态一样。现在的少林医术,局限于在乡间游走的一群推拿医生身上,释行真就是一位。见到他的时候,一点看不出他是附近几个县的名医,73岁的他刚从一位长辈亲戚家回到寺庙,满身灰尘。亲戚卧床不起,他去针灸了数月,等病情好转才回寺,虽然是行字辈的僧侣,可眉眼间全是谦和。

少林针灸非常特别,用的是两头针,行针者拿中间部位,我们完全不能明白这种针如何进行针灸,可是他就是用这种奇怪的针治老人的病的。除了针灸,行真在少林还学了点穴之道。“少林有本《血头经》,根据血流速度进行点穴,并不神秘。9岁我就进寺庙了,19岁的时候,赵朴初老来寺庙,把我推荐到中国佛学院去学习佛教典籍,还顺便去部队进修解剖和针灸。”毕业后正值“文革”,行真没有回寺庙,而是去了西安的一家部队医院做推拿医生,专长是正骨和治疗四肢麻木。不过早年的寺庙生活给了他深刻影响,“比我大的我就当父母待,比我年轻的就是我的兄弟姐妹”。在西安行医的时候,最多的一天,有100多人去看病。

退休后他又重新回到寺庙出家,“树叶总要落在根上”。回寺的主要生活,就是去周边乡镇给人看病,“都说我胆子大,有人的腿都发黑了,我也敢看”。他自己研究出一种叫“接骨膏”的草药,很多原料是在少林寺周围的山林中挖来的。邻近几县看好了谁谁谁,名字全部记得一清二楚,因为这是他的发愿,就是为有缘的众生看病,一分钱不收。

有郑州的医生在报纸上做广告,说自己早年在少林出家,法号行真,传承了少林医术什么的。“我就上门找他,你是叫行真吗?”不过也没更多的话,出家人不与人为难。

在少林寺,像行真老和尚这样的僧人还有几位,医术虽不错,外界却毫不知名。延琳解释:也没法去知名,按照目前中国的医疗体制,这些老僧人都没有行医资格,只能给自己人看病,才不算触犯体制。

“我们的传统黑膏也是这样。”延琳说。少林寺的祖传药方现在还有些手抄本,从几年前开始,延琳就开始和医学院合作,整理各大图书馆中关于少林寺医药的古籍和手抄本的药方,最后发现骨伤方和外伤方最多,也最独特。“其中最独特的骨碎补和青皮等13种中药在每个方里都出现了,我们就把这13种中草药叫做‘少林13方’,加上我们独特的药引,红药散和白药散,将之视为重整少林药局的根基。”

可延琳碰到了巨大困难。国家医药管理规定,药方要投入生产,都需要到国家医药管理局注册。他们没有这笔费用,于是,只能按照传统,在每年在药师佛菩萨的诞辰那天,在寺庙熬制传统的黑色膏方,并且分赠僧侣和信众,“有点像是给自己家里人看病的意思”。

光靠这种办法,是无法恢复少林医药传统的。于是想到了从少林僧侣中选人去攻读医学的办法。“刚开始的时候,没法挑选,方丈说谁愿意去药局,呼啦啦来了30多个,学了没多久,坚持下来的只有几个。”不过延琳有好的办法来管理,“我靠制度来约束人”。他笑着指向墙壁上悬挂的“百丈清规”,这个丛林清规从9世纪至今已经流传了1000多年,讲究无事、持戒、忍辱、尽心等等,还特别强调了僧众要勤俭和劳动。

学武出身的僧人把学医当成了一种担当,僧众学医的同时还学习武功,“这不是我发明的,也是祖传的学习体系,文化程度不高不要紧,只要是他发心的,就会尽心去做”。

与此同时,延琳还申请和当地医学院合作,办“少林药局禅医功夫学院”。定下了“3加2”的学籍制度,初中生进去,经过3年中专学习,可以取得类似于护校证书的文凭,再经过两年大专学习,可以取得国家助理医师证,“这就能吸引更多的贫家子弟来我们这里学习医术,他们学习完了能够自食其力”。更大的野心还在后面,“有更多的人才,我们的药局就能办成全国连锁机构,每个下院都可以设立我们的少林药局”。

武僧团和药局的成立,已经超越了传统寺院方丈到比丘再到沙弥的管理模式,而代之以一套掺杂了佛教观念的管理办法,在释永信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他对本刊的说法是:“不能等待社会来适应我们,而是我们要去适应社会。”

少林寺的僧团有极其统一的“文化系统”:完全不用动员,刚进寺院不久的小沙弥也会用“传承禅武医”来作为自己的愿景。无论做什么职位,在他们看来只是“担当”而已,少林寺的人力管理,几乎不花费任何成本。

肃穆的集体坐禅

少林寺有两个坐禅的禅堂,一个在游客所在的区域,与一般的大殿不一样,黑沉沉的,不欢迎游人进入。少林寺及外来专门坐禅的僧侣一般不到这个殿堂,还是觉得过于喧闹。他们集体坐禅的地方,在少林不开放区域的一片高塔下,要不是负责禅堂的永了禅师安排人带我们进去,我们甚至到了门口也难以找到。

带我们走路的僧侣步伐极轻,速度却又很快,一路笑言:你跟得上吗?见到永了禅师,他还没见我们,就说“外人来了”。后来他告诉我们:光看走路的姿态和听脚步声,他就能分辨出真假僧侣,甚至能判断出家已经几年。“现在有些游方僧侣手拿的是假证件,光看那没有用,还是要凭自己的观察。”遇见假僧侣,一般很客气地请走:“我们庙小,容不下大和尚。”

同样,40多岁的永了禅师也是出身于武僧,90年代就在寺庙里学习武术,可是没有出家,“那时候听见谁念佛我就心烦”。一次偶然机会,他在少林后山找当地的老师傅习武,正好当时身体不好,师傅觉得他心不静,给了他两本佛经:《心经浅释》、《六祖坛经》。“一看就迷上了,就此专心禅修,拜了行正老方丈为师,武功也不练习了。”永了突然伸出胳膊,让我摸他的血脉,感觉是流动极快,“这就是多年修行的结果”。

自从开始坐禅后,永了开始了云游生活。“全国有近50万的僧侣,但是专门坐禅的僧侣,大概不超过2000人,而设立有专门集体坐禅的禅堂的寺庙,更少。所谓的四大禅林现在都没有专门的集体禅堂了,反倒是小寺庙保留了下来。”永了去的地方,包括西安城内的卧龙寺,外人都没听说过,“在佛教界内很出名”。

释永信说,2004年,内外部条件成熟了,“我们一直觉得少林寺的禅宗祖庭的名号不能白叫,虽然难度很大,我们还是把断裂百年的集体禅堂的历史恢复了起来,近代中国不少高僧都是在集体坐禅的时候开悟的,比如虚云老和尚。再者,集体修禅有助于精进,不会偷懒”。

永了向我们介绍了少林寺禅堂的规则。一听之下,哪里是不能偷懒那么简单,在我们这些俗人看来,完全是不可忍受的生活。他们的规则完全按照宋代禅堂的仪轨,掺杂了若干清代的更苛刻的规则:“凌晨3点起床,先上殿,然后行香和坐香。到5点钟,开始吃早饭,禅堂的僧人又叫‘粥饭僧’,按规矩,只能吃稠粥。绝对不允许吃油炸类的食品,害怕引起僧人的心火。行香就是手持香火围绕菩萨转圈,脚步要不急不缓,走40分钟有点汗后,我们称之为新汗,开始打座。中饭是9点吃,按规定,还是只能食粥,我们现在通融了一下,可以吃点干粮。上次全国政协领导来,叫我们喝点牛奶,可是在禅堂坐禅的僧人,我不愿意他们喝,那东西比较让人有温饱感,不好。”

吃完中饭后再次行香、坐香和打座。动不比静坐的时间少,因为永了说:僧侣不靠一张嘴,要靠两条腿。17点吃晚饭。特别饥饿的年轻僧人可以在晚上19点喝点水,吃点点心,21点则一定要求睡觉。看起来异常枯燥的生活,在永了心目中,却是修行的重要法门。“少林寺经历了几百年的传统断绝,再不赶快恢复,就辜负了禅宗祖庭之名。”他和方丈一样,反复强调,少林传统“是禅不是武”。

而且,禅堂的建立,使少林寺在中国佛教界影响加大。“说到底,坐禅不像武、医一样,还有迎奉世俗的意思,而坐禅修行,是引领世俗。”永了禅师说。

300年的断裂后,少林寺开始恢复禅堂,刚开始找了85岁的云居山的老和尚慧通来传授规则,老和尚是虚云的弟子,深知规矩。“他帮助我们安了‘钟板’。那是2005年10月份的事情,月份有讲究,因为祖传就是‘冬禅’,冬天人体外冷内热,精气内敛。一开始,少林寺内就来了70多个僧侣专门坐禅,现在还有源源不断的外来者。我们在的时候正好从西安来了一位,开了门,立刻五体投地叩拜下去,这是修禅者的礼仪。”

永字辈僧侣中,永了是最年轻的一个,他长得很怒目金刚,持戒非常严,也就是这个原因,方丈让其管理修行中要求最严格的禅堂,在禅堂里,谁要是修行中睡觉或者走神,常常被他一香板打中,标准沿用了“棒喝”的传统。

这个内部禅堂不允许参观。只能隔门偷窥数眼,黑暗的空间中,只有几个穿黄衣的僧人围绕着佛像缓步而行,悄然无声。走出门外,突然听到钟板响起,原来不是一般的寺庙钟声,而是钟鼓齐鸣,伴随着响板,不响亮,可是却很绵长,走了很远还能听到。■

来源: 大众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图片新闻:
南非世界杯今晚拉开帷幕 绿茵豪门盛宴即将上演
全球和平指数发布:中国排名80 高于美印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