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七成开发商判断房价年底"见底" 各地租房价涨 北京量跌价涨 -十省区780余万人遭灾新一轮强降雨再袭南方 -严打严防校园安全事件 使罪犯不敢对孩子下手 开展10天检查 -地震不可测与近期无震判断不矛盾 1.5级以上地震可精确定位 -97.3亿"特殊党费"如何使用 南方风雹洪涝灾害致786.5万人受灾 -卡梅伦就任英国新首相 简介 布朗宣布辞职 称为大选失败负责 -我国实际利率已为负 4月数据引加息忧虑 CPI上涨3%或成关键点 -上海将征房产税 任志强:"假打折"推高房价 三亚海口零成交 -劳动报酬占GDP比例连降22年 水电气价格改革提速 或接连上涨 -外交部回应中方军队"入侵"印度报道 就金正日访华等答问/实录
首页>>发展观察
公车改革为何"见光死":省钱还被批评官员伤心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10 年 05 月 13 日 
关键词: 见光死 公车改革 官员 公车使用 潇湘晨报 公务用车 车改方案 批评 评价改革 公务车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湖南许多地方进行公务车使用改革,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低调。不仅不公开,不见报,不接受记者采访,连当地老百姓也不知道。津市公务车统一张贴“公务用车”标志工作启动,由市纪委副书记黄毅明和几名交警守在主要路口查公车。(5月11日《潇湘晨报》)

公车改革为何像鬼子进村——“悄悄地进去,打枪的不要”?这里有设计者的苦心,他们是吸取了其他地方公车改革“见光死”的教训,所以悄悄进行。公车改革的初衷是好的,方向是对的,但公车改革“见光死”怪现象为何屡屡发生呢?

公车改革“见光死”是什么意思?就是改革方案一旦被老百姓知道,特别是被记者知道,捅上媒体,就会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甚至引起公众的批评,终于让已经进行的改革难以继续推进,甚至半途而废了。这是有事实可证的。去年,杭州车改官员最高月补2600元引起公众反对后,媒体更爆出辽阳宏伟区车改后书记、区长每年车补7.6万元,弓长岭区委书记、区长每年车补8万元的惊天数字,于是全国舆论哗然,最后两区车补停发,从此再无车改,一夜回到“解放前”。

对此,官方真的觉得很冤。公车使用是“三公消费”的大头,呼吁改革的声音一直很强烈,可就是没有地方试水。现在有几个地方进行探索,刚一露头,就遭遇暴风雨般的批评,谁还愿意搞改革?不如继续吃大锅饭。何况,现在这个方案已经为老百姓省下了大笔钱,例如杭州公车支出就下降了32%,而年补贴8万元的辽阳,人家原来年支出14万元呢。为你们省了钱,还要被批评,太让官员伤心了。正因为如此,才有专家呼吁,为了车改顺利进行,民众要用积极的心态评价改革,媒体则要持宽容的心态。

民众和媒体错了吗?他们应该对车改“见光死”负责吗?公车使用的是纳税人的钱,纳税人有权要求公仆进行车改,以节省开支;同时对车改方案不仅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更具有决定权。他们不仅可以说三道四,而且可以要求重新制定方案,甚至推倒官员的方案,直接由纳税人组织制定方案让官员执行。现在,人民群众对车改方案一提出意见,官员就有意见,甚至就不改革,走回头路,难道总要靠纳税人的不断退让来赎买官员?

公车改革不能由被改革者主宰,也不一定需要被改革者叫好。这和我们对权力的监督是一样的道理。在官员财产申报问题上,也有人主张对各地的试点都要包容、鼓励而不能批评,否则官员就不试点。问题的根子也在这里:财产申报要得到官员的同意,要让官员满意、高兴,于是不能批评,一批评他们就不干了,我们也没有办法。这不是颠倒了吗?究竟谁是国家的主人,究竟谁监督谁,究竟应该让谁满意?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图片新闻:
利比亚航班坠毁103人罹难 仅1儿童幸存 排除恐怖袭击
汶川地震两周年:灾后重建的中国式路径 北川老县城适度开放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