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眼中“城里人”的标准:“具有稳定的工作”、“拥有城里的住房”和“拥有城市户口”
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前三个动机分别是:“可以挣更多的钱改善生活,摆脱贫困”、“出去锻炼一下,长本事,然后回来自己干点事”和“出去见见世面”。
对于“农民工是否能成为城市人”,一半(50.7%)的受访农民工认为“完全可能”,另有37%的农民工认为“有可能”。
但在问及“对自己身份的定位”时,41.7%的受调查者认为自己“不是城里人”,28%的受调查者表示“说不清楚”,只有7.1%的受调查者认为自己“是城里人”。
成为“城里人”的标准是什么?在新生代农民工眼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具有稳定的工作”、“拥有城里的住房”和“拥有城市户口”。但是调查还发现,农民工虽然已习惯了城市生活,但往往还会遇到心理上的不认同与各种歧视。70%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自己“与所在地城市居民地位上有差异”。
在工友之家总干事、新工人艺术团团长孙恒看来,“农民工”这个词本身,就意味着身份不平等。“我看这个词早晚会取消,我们应该被称为新居民、新市民、新工人更合适。”
对近来出台的农民工政策,孙恒和他身边的工友都非常熟悉,也感觉农民工有希望变为真正的城里人了。“我们不要求马上解决,但是能不能列出一个计划,逐步地解决?给大家一个希望,才会有归属感。”
留城还是返乡?新生代农民工意见不一
与孙恒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留城还是返乡”的问题上,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调查发现,选择“走一步看一步,视情况而定”的排在首位,为38.2%;选择“希望长期居住在城市”和“取得城市户口,成为城市居民”的共占27.5%;而选择“赚够了钱就回家乡”和“尽快回家乡”的共占23.2%。
在未来住房意向上,选择“回老家建房”、“回老家的城里买房”和“在大城市攒钱买房”的人大约各占1/3。
在问及“是否想过跟城里人结婚”时,近一半(48.9%)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没想过,只有28.2%的受访者考虑过这个问题,还有22.8%的农民工表示“说不清”。
尽管许多城市已降低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入学门槛,但调查发现,在有子女的农民工当中,留守在老家的孩子仍非常普遍(75.8%)。参与调查的专家认为,这一方面与新生代农民工选择的生活方式有关,另一方面也表明城市整体环境对于农民工的社会排斥并没有明显改善。
唐杰表示,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城市化问题,应当得到更多重视。当前的一系列政策调整,户籍改革是核心。我们建议有条件的城市在户籍政策调整时,可以考虑实行“二代优先”,即对那些达到居住年限和就业要求的外来人口,允许其子女先在城市落户,而父母遵循现有落户政策。这不仅能体现社会公平,而且有望破解当前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一系列难题,提高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理性流动和定居。 本报记者 黄冲 李涛
|